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給孩子講道理家長要擺正心態

長久以來一直發現父母總喜歡跟孩子說教, 從人生大道理講到生活小細節。 我相信也肯定孩子成長中需要父母的教導, 但如果只是一味地、嘮叨不斷地希望孩子從自己的長篇道理中, 學習如何安身立命、做人處世, 得到的結果往往是效果不彰, 甚至孩子會反其道而行之, 令父母傷心、痛心不已。

並非父母不能講道理, 但得運用恰當, 包括時機、地點等。 最重要的是心態問題, 如果父母始終抱著我比你懂得多、比你有智慧等由上而下的教訓孩子心理, 反而會使孩子不願接受, 甚至抗拒父母所說的道理,

Advertisiment
因為他們感覺自己未受到尊重。

在有些演講場合, 當父母提出不少自己孩子的問題和處理方式時, 十之八九都是用說服、提醒、告誡的方式, 少有人用平等溝通的心態和方法。 因而, 我常建議父母對待孩子宜多用“動之以情”, 少用“訓之以理”。 這也許是因為父母原本說的太多的一個反向建議, 但並不意味父母不該說理教是非。

面對孩子問題時, 不妨先去傾聽孩子內心的想法和感受, 當孩子分享、傾吐之後, 再提出自己的想法(此時, 即使孩子說得不對亦不須加以批判), 道理自然會進入孩子的耳裡、心底。 這種做法好比一個杯子盛滿了水是很難加進新水的, 只有讓它先倒出來再裝入。

對於孩子求知解惑的理性問題, 當然可以講道理,

Advertisiment
如孩子對學問知識提出的“為什麼”, 教導孩子處理事物的方法等。 但是, 對於孩子有情緒涉入、感到心理困擾的行為, 父母且按住性子去同理孩子。

盼望父母想一想以下這一句話, “進入孩子的心中, 用他的眼睛去看他的世界。 ”想通了便去試試看, 假以時日會發覺親子的心理距離更近了。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