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早教>正文

給孩子講道理的時機

孩子心智尚未成熟, 無論寶寶處在一個什麼樣的成長階段, 都時常會做出讓家長惱火的事情。 家長們的處理方式也不盡相同, 有的還會耐心講道理, 但是道理孩子聽沒聽的進去就不知道了, 還有的家長乾脆直接明令禁止, 不講理由, 哪一種方式更好呢?

1、讓孩子從大人的感受中懂道理

孩子非常會察言觀色。 他們會琢磨你的表情。 有的時候孩子會咬疼, 或者打疼家長。 這時候應該說我說你咬疼了媽媽。 她是明白什麼是疼的, 因為她自己摔了碰了的時候家長肯定告訴過她, 這叫疼。

2、用孩子體會過的經驗講道理

Advertisiment

什麼事情都是自己經歷過的才最能記憶深刻。 再比如, 孩子對家裡的電飯煲煮飯冒汽發生了濃厚的興趣, 老想伸手去夠白汽。 這樣的熱心任憑我們怎麼說燙呀危險呀都無濟於事。 後來他接觸到了暖氣, 她一下子就記住了這是燙。 當她再伸手去抓什麼熱鍋的白汽時, 我就告訴她, “燙”她就根本不再靠近一步白汽。

3、讓孩子從大人的示範中明白道理

行動是對語言最好的解讀。 孩子可能不懂複雜的語言, 而行動的示範能使他們瞭解很多說教代替不了的事情。 孩子在發展自我意識的時候, 我知道很多家庭都會不自覺的說“這是你的, 不給別人”。 久而久之, 孩子的確很護自己的物品食物, 誰也不許動, 包括最近的人。

Advertisiment
我的女兒這個方面就顯得沒有心眼。 她非常知道什麼是自己的東西, 只不過由於在家裡我們會在大人和她之間經常交換包括吃的也不是只她自己吃。 所以, 當她到外面, 別的孩子為東西爭執哭時, 她會主動把玩具給別人。 我女兒當然有自己物品的歸屬感, 無非我們不讓她獨佔罷了。

所以, 綜上所述, 給孩子講道理不是一年齡為依據的, 是要根據孩子的認知程度和生活經驗。 孩子經歷過的事情, 她就比較容易以類比的方式舉一反三的明白問題。 雖然堅決的禁止, 可以立竿見影省去教育的麻煩, 但是對於孩子整體發展來講確實不利。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