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一份研究曾對幼兒進行研究, 實驗三種不同形式的童書, 是怎麼影響孩子學習的能力。 包括一本含彩色照片的書、一本彩色圖畫書, 另一本是黑白圖畫書, 結果發現:
1)18個月大的孩子, 學會最多工指令是透過彩色照片書。
2)24個月大的孩子, 在彩色照片書跟彩色圖畫書上面的學習量是差不多的, 但透過黑白圖畫書學會的較少。
3)30個月大的孩子, 則能透過三種書同樣學會任務指令。
圖片形式的確會造成學習的差異, 這代表孩子怎麼回應不同“符號”的能力,
Advertisiment
圖片也是符號, 代表它們描述的真實事物, 而貼近真實、像擬真度很高的彩色照片就是具體簡單的符號, 相反地, 黑白圖畫是最抽象、與真實最不接近的符號。 某些小孩會有語言遲緩, 所以對符號的理解也產生困難。
因此, 斟酌書裡的圖片形式, 是相當重要的!必須確保它們是孩子能懂得符號。 而對較小的孩子來說, 擁有色彩鮮豔、貼近真實、照片型的書籍, 應優先選擇。
2 那種需要寶寶動手的操作書, 會對孩子有幫助嗎?
這可不一定!許多父母會給孩子添購操作書, 用手拉的、轉的或立體書的類型。 兩個研究者挑選了20~36個月正常發展的小孩, 分別對操作書與孩子學習程度的關聯性進行了研究。
Advertisiment
觀點1:操作書的學習度最差!
給孩子們三種不同形式的繪本書, 包括:含有彩色真實照片的書、彩色圖畫書、彩色圖畫的操作書, 去觀察孩子學習新詞彙及新知識上面的差異。
結果發現, 孩子對彩色真實照片的書, 學習度最佳;操作書學習度最差。
研究者說明, 操作書上為了提高閱讀興趣的小機關, 往往是額外的不必要裝飾, 反而會影響真正的學習, 父母們挑書時最好記得“少即是多”的守則。
觀點2:操作類書籍能讓孩子更投入
研究發現, 孩子通常在閱讀操作書時, 會用較長的句子、問更多的問題。 因為操作書的設計會誘發更大的興趣, 鼓勵小孩有動機說更長的語句。
因此, 給孩子使用可展開、可拉或轉的童書,
Advertisiment
所以究竟操作書好不好呢?看起來正反意見都有。 但也許針對一般的孩子, 如果單就學習上是有可能導致分心的;但針對語言略有障礙的孩子, 可多嘗試這樣的參與訓練, 可以激勵語言運用。
3 電子書會比紙質書好嗎?不會!使用3C產品陪讀, 就好像跟按鈕與螢幕搶著爭取孩子的目光。 下面我們就來看一份針對4~6歲孩子的研究, 它把相同書籍內容分別用紙質書和電子書的形式給孩子讀, 結果發現:
1)讀紙質書的時候
孩子會翻完整本書的書頁, 能從故事裡學會更多的字詞, 比較能讀懂故事敘述的含意。 而且不管是有沒有搭配圖片的書, 都能念出更多的字。
2)讀電子書的時候
Advertisiment
只能看大概35%的頁數, 通常無法抓到正確的讀取順序, 而且如果讓孩子玩電子書內的遊戲, 不去限制, 孩子只有在當內容有出現圖片時, 才能念出書中的字詞。
而且這群有玩電子書內遊戲的孩子跟純粹唯讀電子書不玩遊戲的孩子再做比較的話, 讀得頁數又更少了, 他們幾乎另一半的時間都花在遊戲上!
最終的研究結論表明, 吸引人的按鈕與遊戲機制, 將孩子對故事本身的注意力分散。 電子書無法提供紙本書一樣的閱讀成效。 所以看起來在挑選上, 還是傳統的閱讀媒介比較好。
4 童書的類型會影響親子共讀的品質嗎?
確實會的!我們常常看到, 在讀“字母書”的時候, 很多父母常常把重點放在“單字”上, 忽略了那些書裡面可能引發更多對話的插畫,
Advertisiment
關於這個問題, 研究小組邀請了72個平均孩子年齡5歲的父母, 分享他們跟孩子一起閱讀的書籍類型, 記錄他們的閱讀行為。
研究者發現, 那些“字母押韻書”(alphabet-rhyming books)可能會激勵大人去教孩子聲音的念法、教字母、去表現押韻, 這三者為比較初階的“讀前技能”, 也就是兒童在實際能夠閱讀之前, 對閱讀的基礎認識, 也比較偏向語言“形式”上的東西;
而在跟孩子讀單純的“故事書”(storybooks)的時候, 對話是集中在劇情、人物及詞彙, 會比較偏向語言“內容”的東西。
而且大部分父母在陪讀時並沒有使用任何策略, 也就是並沒有設定自己是在傳達語言的“形式”或是“內容”, 讀故事書的同時,你教了孩子什麼,這一點非常值得父母們思考。
其實,要讓共讀有增進語言與閱讀發展的好處,最重要的是還是父母要跟孩子有意見交流、鼓勵孩子發問與回答才行!
到底該如何幫孩子挑本好書,其實並沒有標準答案,但是可以考慮一下上述問答題為我們總結出的結論:
1)書裡有彩色、真實照片的圖書,可能對較小的孩子(24個月以下)是比較好的選擇。
2)操作書對有語言發展問題的孩子來說,可以刺激他們使用更大量的語言。
3)對正常發展的孩子來說,會動的書或是電子遊戲,可能破壞故事的對話與理解,容易分心。
4)父母怎麼閱讀這本書、讀書時怎麼對孩子做出回應,是很重要的!請把故事情節運用連結到孩子的生活,去建立溝通跟思考技巧。
5)觀察各類型的書,怎麼在你和孩子之間引導出不同的對話或不同的專注程度吧!
6)“你讀了什麼”與“你分享了什麼”這兩者間是有差異的。書的類型將會影響父母怎麼分享及孩子如何參與。
6 小編總結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而從小養成閱讀的習慣,孩子講終身受益,這是任何家長都希望做到的,但是到底什麼樣的書才適合我的孩子呢?這個問題其實沒有正確的答案!
但至少這組研究可以幫助我們理清楚兒童書籍的兩大種類:一種書籍是可以讓孩子預備好“語言形式”(例如聲音、字母、押韻),另外一類書則是透過故事對話用來加強“語言內容”的運用的。
大家不妨交互運用,但無論怎麼做,父母在共讀過程裡扮演的角色與態度,絕對比選了哪些書更重要喔!
所以還是那句老話:“從來就沒有一勞永逸的育兒法則,只有適合寶寶的才是最好的!”
讀故事書的同時,你教了孩子什麼,這一點非常值得父母們思考。
其實,要讓共讀有增進語言與閱讀發展的好處,最重要的是還是父母要跟孩子有意見交流、鼓勵孩子發問與回答才行!
到底該如何幫孩子挑本好書,其實並沒有標準答案,但是可以考慮一下上述問答題為我們總結出的結論:
1)書裡有彩色、真實照片的圖書,可能對較小的孩子(24個月以下)是比較好的選擇。
2)操作書對有語言發展問題的孩子來說,可以刺激他們使用更大量的語言。
3)對正常發展的孩子來說,會動的書或是電子遊戲,可能破壞故事的對話與理解,容易分心。
4)父母怎麼閱讀這本書、讀書時怎麼對孩子做出回應,是很重要的!請把故事情節運用連結到孩子的生活,去建立溝通跟思考技巧。
5)觀察各類型的書,怎麼在你和孩子之間引導出不同的對話或不同的專注程度吧!
6)“你讀了什麼”與“你分享了什麼”這兩者間是有差異的。書的類型將會影響父母怎麼分享及孩子如何參與。
6 小編總結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而從小養成閱讀的習慣,孩子講終身受益,這是任何家長都希望做到的,但是到底什麼樣的書才適合我的孩子呢?這個問題其實沒有正確的答案!
但至少這組研究可以幫助我們理清楚兒童書籍的兩大種類:一種書籍是可以讓孩子預備好“語言形式”(例如聲音、字母、押韻),另外一類書則是透過故事對話用來加強“語言內容”的運用的。
大家不妨交互運用,但無論怎麼做,父母在共讀過程裡扮演的角色與態度,絕對比選了哪些書更重要喔!
所以還是那句老話:“從來就沒有一勞永逸的育兒法則,只有適合寶寶的才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