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還不滿十歲的孩子開始喜歡錢, 並且用一些幼稚的辦法來擁有錢, 對父母來說, 既是一件讓人擔心的事, 也是一件讓人可以高興的事。
總是一回家就把錢包隨手扔在鞋櫃上的丈夫, 發現錢包裡少了一千元。 “是你拿了我的錢嗎?”他分別問了家裡的三個“嫌疑犯”——妻子、十一歲的女兒和八歲的兒子, 每個人的回答都是“沒有”。
但他留意到兒子在回答“沒有”時,
Advertisiment
朋友在聽到他的述說後, 第一句話居然是:“你兒子會偷錢, 錯在你把錢包任意放置, 這在法律上稱做“引誘犯罪”! ;”“自己一直都有這種亂放錢包的習慣啊, 但為什麼只兒子受引誘, 他的姐姐卻沒有受到引誘偷錢呢?”“這跟每個孩子天生的個性與年齡大小有關, 孩子的物質欲較強, 或年齡較小還不太分得清你物與我物的界限, 就容易犯錯了。 ”朋友說。
欲望是一個人成長的動力
因為一個孩子能否比別的孩子成長得更快和更好, 關鍵要看他對外部世界是否產生欲望, 有沒有物欲或佔有欲。 因為,
Advertisiment
這位家長在孩子偷拿錢之後, 感到慌亂。 說明什麼呢?說明家長平時很少關注孩子的內心世界, 沒有明晰孩子偷拿錢的心理動機。 很多時候, 表像上是孩子偷錢, 實際上是他需要花錢, 花錢的目的可能是友誼、滿足感、安全感。 當然, 最本質的問題是, 這種情形是偶然發生的還是已形成習慣?而在事情發生後, 孩子又是如何對待自己的錯誤?如果家長只會大吼:“你偷東西了, 別的我什麼也不想知道!”那這就是最蠢的家長了。 有一個相當流行的觀點, “偷竊”是特殊的過錯, 要求家長嚴厲體罰。 而事實正好相反, 孩子由於害怕和屈辱, 變得不敢吐露真言, 更加趨向于不誠實。
錢不夠用怎麼辦?孩子之前可能以各種理由向父母要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