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能力發展決定玩具
在為孩子選購玩具前, 爸爸媽媽必須先瞭解孩子目前的發展階段, 才能針對孩子的需求, 提供最恰當的玩具。
首先, 必須先知道, 孩子的動作、心理及認知發展, 都具有「連續性」的特質, 也就是每一階段的發展都建構在前一個階段所建立的基礎能力之上, 例如:先學會站穩, 才能學走路, 進而學跑、跳, 所以當發現孩子的能力還不足以操作某個玩具時, 爸爸媽媽也不需過於擔心, 很可能是因為前置的技巧尚未建立好, 可以先讓孩子從較簡單的玩具開始玩起。
廖笙光技術長表示,
Advertisiment
不要拘泥於玩具的形式
此外, 張旭鎧副院長認為, 當孩子不想玩某個玩具時, 爸爸媽媽可以先思考自己給孩子玩具的目的在哪裡, 例如給孩子一顆足球, 是希望能夠藉由踢球訓練他的腳力, 孩子不喜歡踢足球, 但搞不好喜歡踢罐子, 因為他喜歡踢罐子時發出來的聲音, 那爸爸媽媽提供給他的玩具就應該是那個罐子, 因為重點是讓孩子玩玩具的目的, 而非玩具本身的形式。
Advertisiment
那麼, 已經買回家的玩具該怎麼辦?張旭鎧副院長自己作為2個孩子的爸爸, 當然也能體會父母的感受, 好不容易選了一個自認為很棒的玩具, 可能也花了不少錢, 孩子卻不玩, 心理上一定感到非常挫折、失落。 他認為, 爸爸媽媽就讓孩子去踢他想踢的罐子, 但是可以把球放在孩子看得見的地方, 經常告訴他:「這顆球很棒喔, 它也可以踢來踢去!」, 等罐子已經踢得很熟練、孩子想嘗試看看能不能踢其他東西時, 他就會去玩那顆球了, 所以不需要在玩具剛買回家時就要求孩子馬上玩。
尊重孩子的玩法
張旭鎧副院長認為, 照道理來說, 爸爸媽媽應該不會有「買了超過孩子能力的玩具, 讓他沒辦法玩」這個問題, 問題應該是出在父母要求孩子一定要按照標準玩法去玩那個玩具!
Advertisiment
舉例來說, 太小的孩子手部操作技巧還不靈敏, 還不會玩切菜組玩具, 但是他可能會一直抱著它, 這時爸爸媽媽千萬不要急著教孩子怎麼操作, 只要他願意去接近這個玩具就可以了, 要是一直強逼他練習所謂的標準玩法, 只會讓孩子覺得玩玩具是件痛苦的事情, 並且對這個玩具感到排斥。
張旭鎧副院長建議, 吸引孩子注意力的玩具有2個特點, 第一是新奇感, 也就是孩子沒看過的玩具, 再來是顏色鮮豔, 爸爸媽媽只要掌握這2個原則, 就能買到孩子能夠接受的玩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