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寶寶自言自語, 進入思維外化的階段時, 我們的回應方式會對他們產生影響。 不同的回應方式會帶給寶寶不同的刺激, 這種刺激也許是一種收穫, 也許是一種妨礙, 取決於家長怎麼做出回應。
某天, 在會所的大廳, 一個小男孩雙手一開一合比劃著, “駕駛”著他的公共汽車過來了。 小男孩一邊開車, 一邊自言自語:“下一站……”往前走幾步之後, 他停了下來, 然後雙手往外一展, 開啟“車門”:“到站了, 該下車了。 ”等到“乘客”都下車了, 小男孩啟動公共汽車, 繼續開。 我慢慢走近他, 什麼話都沒有說。 在某個距離內, 小男孩會繼續他的遊戲,
Advertisiment
“你的公共汽車到萬壽路嗎?我想去萬壽路呢。 ”我終於沒有忍住, 試探性地加入了他的遊戲。
“我的車不去那兒, 只去……”
“那怎麼辦呀!我的家在萬壽路, 我想回家呢。 你可以幫幫我嗎?”
“你可以坐別的車。 ”
“好像沒看到別的車呀!”
“那你倒車吧!”
於是, 我上了他的車, 在他指定的某站下車, 左等右等, 就是等不到去萬壽路的車:“你看,
Advertisiment
“你看, 那邊有輛車。 ”他隨手一指。
“嗯, 是有輛車。 我過去看看。 哎呀, 那不是公共汽車, 是一輛平板拖車。 你看, 上面裝了好多小汽車呢。 ”
一聽說是個大平板拖車, 小傢伙來勁了, “上面有賓士, 還有別克、桑塔納……”他開始說出他知道的各種汽車品牌, 同時兩隻手還不忘一開一合, 繼續開他的公車。
我加入這個遊戲之後, 小男孩原本的遊戲保持了, 同時又加入了一些新元素。 結果, 我發現, 這些新元素的加入讓小傢伙十分享受。
常常有朋友諮詢我:“寶寶自己玩耍的時候, 我們要不要加入他的遊戲?如果加入, 會不會影響寶寶?”實際上, 正如我跟這個小男孩遊戲的情形類似, 只要我們不給寶寶壓力,
Advertisiment
確實, 寶寶需要有獨自享受遊戲的時間。 獨處, 對寶寶來說是一個自主學習的機會。 在獨處的過程中, 他學會了專注, 學會了自我探索。 當然, 他也需要互動的機會。 沒有互動的機會, 寶寶就會過於沉溺於自己的世界, 對他人視而不見, 嚴重的甚至形成假性自閉。 並且, 一旦寶寶關閉了與他人交流的通道, 他就失去了與他人互動中學習的機會, 這對寶寶來說無疑是個損失。
實際上, 當寶寶處在思維外化階段時, 他們的所思所想都一一呈現在我們面前, 這是我們準確把握寶寶想法的最佳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