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給寶寶喂藥的三個誤區四個提示

寶寶喂藥有時是如此簡單(張嘴--喂藥--喝水), 有時卻是非常艱難(爸爸媽媽齊上陣, 手忙腳亂忙不停)。 我們為您總結了以下喂藥經驗, 供參考。

三個誤區要避免

小兒尤其是嬰幼兒患病後吃藥時常不合作, 出現哭鬧, 拒絕吃藥, 甚至吐藥, 而捏著鼻子強行將藥物灌下容易引起小兒嗆咳。 家長要注意避免出現以下3個誤區。

誤區1:強行灌藥

有些年輕家長為了圖方便, 常常掰開孩子的嘴、捏住鼻子強行灌藥, 這種做法是非常危險的。 氣管和食管緊鄰, 氣管上方有會厭軟骨, 在吞咽時會蓋住氣管入口, 食物進入食道。

Advertisiment
而寶寶喉頭保護性反射功能尚未發育完全, 如果在寶寶哭鬧時灌藥, 會使會厭軟骨來不及蓋住氣管的入口, 藥液就會流入氣管, 造成寶寶劇烈嗆咳, 嚴重的會造成呼吸道阻塞, 引起呼吸困難, 甚至窒息死亡。

誤區2:睡中喂藥

個別家長趁小兒睡熟後撬開其嘴喂藥, 這是非常危險的。 因為小兒神經系統的發育還不完善, 且咽喉較狹窄, 若突然刺激其咽喉神經, 會由於喉痙攣而發生窒息。

誤區3:藥食混合

給寶寶喂藥時, 有的家長圖省事, 將藥物混在牛奶裡或乳汁中, 這種做法不可取。 原因是奶中的蛋白質能與許多藥物發生凝結, 從而降低藥效。 這樣做還會給寶寶留下牛奶和乳汁苦的印象, 從而影響食欲。 將藥物與汽水、果汁等飲料混合也是錯誤的,

Advertisiment
因為這些飲料會影響到藥物的穩定和療效, 有的還會影響藥物的吸收。

四個提示底碼清

提示1:各就各位預備好

1.準備好給寶寶吃的藥, 再仔細查看一遍說明書, 核對一遍用藥量。 喂藥者需用肥皂認真清洗雙手。

2.清洗好喂藥需用的輔助工具, 並放置在藥物旁邊。

3.準備一些白開水和寶寶愛吃的餅乾或糖果等零食。

提示2:科學喂藥步驟明

1.用少量溫開水把藥物溶化好(若是片劑, 可將其研碎後用溫開水或糖水調成稀糊狀), 必要時適當加些白糖。 將小兒抱在懷裡, 呈半仰臥位, 頭部稍高些, 在胸前圍上小毛巾, 適當固定其手腳。 喂藥時要分散小兒的注意力, 可先給小兒喂上一口糖水, 然後將盛有藥物的小匙放進嘴裡,

Advertisiment
並用小匙穩穩地壓住舌頭, 趁其上齶往上抬時慢慢將藥喂下, 不要用力過猛, 也不能過早地將匙拿出來, 更不要將藥物倒在小兒的舌面上, 以免使其因感到味苦而將藥物噴吐出來。

2.小兒不願咽藥時, 家長也可用拇指和食指輕輕地捏一下小兒的兩頰, 待小兒張開嘴後, 用小匙或藥杯緊貼其嘴角將藥物喂下。

3.家長應特別注意的是, 小兒大聲哭叫或吸氣時, 不能喂藥, 以免發生嗆咳。 如果小兒服藥後不久吐了, 則應視情況補服藥物的半量或全量, 以免因藥量不足而影響治療的效果。

提示3:喂藥容器有準備

包括湯勺、藥碗、吸管、藥瓶等4種喂藥容器, 適合不同年齡的寶寶。

提示4:喂藥器具留後手

包括針筒、滴管(對還不會吞咽的嬰幼兒最適用)、藥杯(適用於已經學會吞咽的1歲以上幼兒)和喂藥器,

Advertisiment
(適用於3歲以下的嬰幼兒)。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