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給寶寶喂藥的五個注意別忽視

寶寶喂藥是家長普遍感到頭痛的事情, 弄不好還會適得其反, 發生意外。 本文我們就一起來看看給寶寶喂藥時的注意事項。

注意1:服後別馬上睡覺

寶寶躺著吃藥或吃藥後馬上睡覺, 往往會使部分藥物粘在食道裡, 這樣既影響藥物發揮作用, 又可能損傷食道。 因此, 寶寶服藥後, 最好將寶寶抱起, 給他喝些水, 半小時後再讓寶寶睡覺。

注意2:有藥不宜溫水送

不是所有的藥都適合用溫開水送服, 適合用涼開水送服的藥有以下5類:

維生素 維生素類藥物屬於水溶性製劑, 很不穩定, 遇熱後容易被破壞而失去療效。

Advertisiment

止咳糖漿 止咳糖漿之所以有止咳作用, 主要是因為糖漿口服後會覆蓋在發炎的咽喉黏膜表面, 從而減輕對黏膜的刺激, 緩解咳嗽症狀, 如果用溫熱的水送服, 可能會稀釋糖漿, 降低黏稠度, 就不能形成保護膜, 也會影響藥物療效。

益生菌 一些對腸道有保護作用的益生菌製品, 用溫度稍高的水服用, 可能會殺滅菌群而影響藥物效果。

預防疫苗 給寶寶吃預防小兒麻痹的糖丸前後, 都應避免食用熱的食物或喝熱的飲料和水, 因為疫苗會在高溫下被殺死而失去活性。

助消化藥 一些幫助寶寶消化的藥物是通過藥中所含的一種活性蛋白酶發揮作用的, 這種酶遇熱後會凝固變性而失去作用。

注意3:服藥時間要準確

一般情況下,

Advertisiment
給寶寶的喂藥時間應選在兩餐之間, 但如果怕孩子因吃食導致嘔吐, 可選在進食前30分鐘到1小時, 因為此時胃已排空, 還可以避免服藥引起的嘔吐。

飯前服用, 是指飯前1~2個小時服用, 以利於藥物吸收。 很多止瀉的藥物需要在飯前服用。

飯時服用, 是指在飯前或飯後片刻服用。 一些開胃的或幫助消化的藥物應在飯時服用。

飯後服用, 是指飯後半小時或1小時服用, 這樣可減少藥物對胃腸的刺激, 或促進胃腸對藥物的吸收。 一般來說, 大部分藥品都適合在飯後服用。 補鐵的藥物也應在飯後服用, 因鐵劑對消化道有刺激作用。 而鈣劑與牛奶同時服用會影響吸收, 故喝牛奶後應間隔一段時間再服鈣劑。

注意4:儘量中和藥味道

藥物的不良口味,

Advertisiment
兒童通常難以接受, 藥往往很難喂下, 甚至會引起兒童嘔吐。 如果將藥粉和少量葡萄糖、蔗糖、兒童蜂蜜混合, 可以幫助兒童吞服, 服後再喝些水, 以去除藥味。

注意5:配藥喂藥兩避開

避開孩子配藥。 家長在配製藥物時, 最好在廚房進行。 有些家長在孩子面前配藥, 結果孩子服用一次後, 下次再服藥就不願意配合了。

避開味蕾喂藥。 對於無法用食物掩蓋苦味的藥液, 可使用滴管給孩子喂藥, 切不可使用玻璃滴管, 以免被嬰兒咬碎。 喂藥時可將藥液滴在口腔的後方或邊緣而避開味蕾, 從而減少口中的苦味, 有利於孩子將藥服下。 家長可以在藥店買到這種服藥用的滴管。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