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漸漸長大了, 思想也已經開始發展了, 隨之而來的問題也開始出現了, 並且更多了。 人的心理和生理都是相互作用相互促進的, 尤其在嬰兒時期更為突出。 應當根據嬰兒的年齡特徵, 對其一晝夜的各種活動和休息形式作出合理的安排, 並準時交替, 使嬰兒有規律地生活, 其生理需要得到盡可能充分的滿足, 自由活動不受束縛, 從而能經常處於快樂狀態。
1.需要提供豐富的環境刺激
嬰兒的心理蘊藏著巨大的發展潛能, 應當提供豐富的環境刺激, 充分滿足其發展感知力的需要。 例如, 在嬰兒的搖籃周圍懸掛色彩鮮豔、能發出音響的玩具,
Advertisiment
2.需要培養嬰兒良好的情感和情緒
父母的撫愛、家庭的溫暖能培養嬰兒良好的情感和情緒。 但這種撫愛, 不是溺愛, 不是無限制地滿足需要。 比如對新生兒和幼小嬰兒, 不能一哭就餵奶, 一哭就抱著, 以免養成孩子用哭來取得需要滿足的不良習慣;也要避免不合理逗引戲弄, 以免嬰兒過度興奮。 而對嬰兒的冷淡、歧視則會使嬰兒情緒處於壓抑狀態。
3.需要友好的社會交往
鼓勵和支持孩子多和小朋友接近,
Advertisiment
4.需要多鼓勵、多表揚
孩子分辨是非能力是後天學得的, 而父母的是非觀念和處理是非的態度對嬰兒心理發展影響極大。 因此, 對孩子的良好行為和點滴進步, 要充分肯定和鼓勵;對不好行為, 則應予以制止。 如嬰兒把自己的玩具讓給別的孩子, 就加以稱讚;而當他搶奪別人玩具時, 就給以制止。 是非要分明, 態度要慈愛, 使孩子養成以友好的態度對待小朋友的習慣。
5.斷奶的心理衛生問題
斷奶對孩子來說是件大家, 弄不好會對他幼小的心靈造成重大的精神刺激。
Advertisiment
6.耐心細緻地對孩子進行大小便的控制訓練
對孩子大小便自我控制訓練不宜過早, 一般認為從孩子兩歲半開始訓練為宜。 在訓練的過程中, 要耐心,
Advertisiment
7.不要嚇唬孩子
人們常看到成人以嚇唬該子來逗孩子, 這是不利於兒童心理衛生的。 行為主義心理學派的創始人華生曾做過實驗, 當孩子正在玩弄小貓的時候, 突然驚嚇他一下;又當他與小貓玩的時候, 再突然驚嚇他一下。 以後他見貓就怕, 甚至見到帶毛的東西都怕, 而且終生在心理上留下痕跡。 比如成人說:“大老貓來了”’“大狗來咬XX了!”, 並做出害怕的表情, 嚇得孩子聽話了, 老實了, 感到很好玩。 可孩子是不是也覺得好玩呢?不!他是真的害怕, 甚至受到驚嚇。 懼怕對孩子的個性形成和發展都是有影響的。
Advertisiment
剛出生的寶寶心理是沒有問題的, 只是在不好的環境和不良的情緒, 才會影響寶寶正常的學習和成長。要想讓寶寶健康成長,首先要做個合格的家長,時時檢查家長自身有沒有什麼問題。不是說你叫寶寶怎樣就怎樣,寶寶更主要的是看家長怎樣他才怎樣,所以身教比言傳更實際、更主要。還要給寶寶良好的環境,包括明亮、溫馨的家庭環境,多陪陪寶寶,適當帶寶寶做戶外活動,讓寶寶感受自然、感受社會。
才會影響寶寶正常的學習和成長。要想讓寶寶健康成長,首先要做個合格的家長,時時檢查家長自身有沒有什麼問題。不是說你叫寶寶怎樣就怎樣,寶寶更主要的是看家長怎樣他才怎樣,所以身教比言傳更實際、更主要。還要給寶寶良好的環境,包括明亮、溫馨的家庭環境,多陪陪寶寶,適當帶寶寶做戶外活動,讓寶寶感受自然、感受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