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由於自己沒有掏耳朵的習慣, 很多家長都樂意“幫助”孩子。 有的家長常常拿掏耳勺或小髮卡給孩子掏耳朵, 其實這樣做有很多害處, 而且也是很危險的。
寶寶耳朵不能隨便掏
由於孩子的外耳道皮膚更加嬌嫩, 與軟骨膜連結比較緊密, 皮下組織少, 血液迴圈差, 並且家長在整個過程中不能很好地把握好力度, 容易引起外耳道損傷、感染, 導致外耳道癤腫、發炎、潰爛, 甚至造成耳朵疼痛難忍, 影響張口和咀嚼。
此外, 經常給孩子掏耳朵還容易使外耳道皮膚角質層腫脹、阻塞毛囊,
Advertisiment
鼓膜是一層非常薄的膜, 厚度僅約0.1毫米, 比紙厚不了多少, 如果掏耳朵時孩子亂動, 稍不注意, 掏耳勺就會傷及鼓膜或聽小骨, 造成鼓膜穿孔, 影響孩子的聽力。 耵聹平時借助人的頭部活動、咀嚼食物、張口等動作多可自行排出, 如果孩子的耵聹過多、過大或影響聽力時, 應到醫院就診檢查。
如何給寶寶掏耳朵
耳屎在醫學上稱為耵聹, 是耳道皮膚正常分泌物結合皮屑等形成的。
耵聹長住耳道, 是耳朵忠誠的衛士, 它的油脂能捕獲入侵灰塵、細菌;其苦味還能驅逐飛入耳朵的小蟲。
Advertisiment
如果自己要掏耳朵, 只能選擇肉眼能看見的耳道口附近的耳屎進行簡單處理, 而不能去掏耳朵太裡面的耵聹。
小編總結:操作時應選用棉棍, 輕輕在外耳道轉動, 然後牽拉耳朵使耳道口朝下, 促使耳屎自行出來。 千萬不能用指甲、鐵簽、髮夾等尖銳物掏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