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是致病菌重要的傳播媒介, 經常洗手可以預防各種消化道疾病。 因此, 很多家長會注重給孩子洗手。 但洗手也講究方法, 洗得不對可能反而有損健康。
什麼時候該洗手?
一般來說, 在下列情況下, 一定要敦促和幫助孩子洗淨雙手:
每次吃飯前, 或接觸食物以前;
上衛生間前後;
與動物嬉戲後;
戶外活動後或外出回家後;
咳嗽、打噴嚏、擤鼻涕後;
雙手有明顯的污漬時;
與病人接觸後。
美國疾控中心推薦六步洗手法
怎樣洗手最有效?美國疾控中心推薦六步洗手法。
第一步:用乾淨的流動水打濕雙手;
第二步:雙手塗抹上肥皂;
Advertisiment
第三步:雙手手掌相對搓揉, 產生豐富的泡沫;
第四步:雙手充分搓揉20秒, 確保手腕、手背、指間及指甲縫都洗到;
第五步:用流動水徹底沖洗乾淨手上的泡沫;
第六步:用紙巾或毛巾擦乾雙手, 或用熱風機吹幹雙手。
用肥皂洗手除菌能力最強
現在很多家長喜歡準備洗手液, 但美國北卡羅來納州大學附屬醫院的一項研究發現, 與用消毒泡沫、消毒濕巾擦拭等淨手方式相比, 傳統的用肥皂和水洗手的方法除菌效力最強。
如果沒有水和肥皂, 可使用含酒精(含酒精60%以上)的免洗洗手液, 這種洗手液可迅速減少手上的細菌, 但並不能消除所有類型的細菌。
洗手最好使用流動的水
洗手時最好使用流動的水, 將雙手下垂,
Advertisiment
如果用臉盆盛水洗手, 祛除病菌的效果會大打折扣, 如果幾個人在同一盆水中洗手, 不僅起不到除菌的效果, 甚至還可能發生交叉感染, 染上更多的病菌。
過度洗手當心“洗”出皮炎
雖然勤洗手能防病, 但並不意味著要頻繁無節制的洗手。 所謂的勤洗手, 不是隔一段時間就去洗一次手, 而是孩子在吃飯前, 大小便後, 以及接觸了髒東西例如泥巴、沙子、髒水等之後再洗手。
如果洗手太勤或使用鹼性太強的洗手液反復洗手, 反而可能導致孩子小手皴裂, 出現了皮炎, 甚至還可能給孩子造成心理負擔。
家長抱孩子前應先洗手
家長在外出過程中,
Advertisiment
家長外出回家、便後、點鈔後、摸過寵物後, 一定要先洗手再抱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