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給寶寶自己做主的權力

父母應在孩子能夠自己做、自己應該做、做起來安全的事上讓寶寶有機會做決定, 運用自己的能力來完成事情, 適時培養孩子的自主能力。 與此同時, 對於不安全、不當的行為也須給予限制, 好讓寶寶建立是非觀念。
對於孩子自主性愈來愈強, 該如何處理才好?當寶寶學會走路時, 獨立能力增加, 他可以移動自己, 到達他想去的地方, 此時身體肌肉逐漸成熟, 使寶寶嘗試, 以滿足自己的想法和需求。
倘若此時父母為寶寶做得太多或限制太多, 寶寶將無法知道自己的能力, 亦會懷疑自己的能力。 所以當寶寶有能力自行做主、做決定的事情,

Advertisiment
如:該如何安排玩具的擺放位置等, 父母要支援他們自己做決定, 並鼓勵他們將自己的決定持續。 必要時, 父母也須給予限制, 讓寶寶有機會瞭解大人對他們行為的期望, 並建立是非觀念。 此外, 行為的限制也反映出對形容詞寶安全的注意, 一旦寶寶的行為對他人或自身安全有威脅時, 如:打人、將手伸進轉動的電扇中時, 則須嚴格地限制。 方法是先將他帶開, 或中斷他的動作, 再嚴厲告訴他:“不可以”。 而當寶寶自主的需求逐漸增大, 卻必須面對父母對其行為的限制時, 常會出現挫折的負面情緒。 此時, 父母可以安尉寶寶, 並以語言引導或協助他們說出自己情緒, 如:我很生氣、我很難過等,
Advertisiment
讓寶寶瞭解自己的負面情緒, 並進而控制它們。 自主能力的培養讓寶寶有機會自己做主、做決定, 才能讓寶寶順利完成自主能力的培養。
哪些是寶寶有能力自己決定的事情呢?
1、自已進食
孩子想要自己進食時, 就任由他自行嘗試, 只要為他系上圍兜, 地上鋪上報紙即可。 孩子在練習自己吃飯時, 常常會弄得滿臉、滿地都是, 這很正常, 千萬不要為此責怪他, 剝奪他學習吃飯的機會。
2、衣服樣式、顏色的選擇
天氣冷的時候可以建議孩子戴上帽子、穿上外套, 但對於外套裡的衣服, 則可以讓他自己做決定, 喜歡什麼樣式、顏色?辨別自己喜愛的東西, 以及地培養獨立的個性。
3、玩具分享
對一個成長中的孩子來說, 由於自我意識較強,
Advertisiment
往往無法與他人分享。 所以父母必須瞭解孩子自我中心的心理, 運用適當的方法使幼兒學習分享的樂趣。 當孩子不願將玩具與同伴分享, 而有爭吵行為發生時, 別急著介入他們的爭執之中, 給予孩子自主的空間學習去解決。
4、獨處的地方
當孩子心情不好、情緒不佳時, 有自己選擇選擇獨處地方的自主權, 這段時間內暫時不去打擾他。 一段時間後, 再去詢問孩子“寶寶, 可以告訴媽媽, 剛剛你一個人在這裡做些什麼……”
5、遊戲區的選擇
讓孩子自己決定到哪個地方玩玩具, 以不妨礙他人為原則, 在這段時間這地方是屬於他的遊戲區, 父母不要去干擾他。 等到時間一到, 就需將這裡玩具都收拾乾淨, 恢復原狀。
6、哭的權力
當孩子受到挫折、受傷時,
Advertisiment
讓他盡情地發洩。 孩子享有哭的權力、暫時不要給予他任何言語或肢體上的回應, 等到孩子停止傷心後, 再與他討論:“寶寶, 發生什麼事, 為什麼哭得這麼傷心?”
7、戀物情結
寶寶對某種物品, 如布娃娃、毛巾情有獨鍾時, 無論走到哪, 總要帶著它, 一旦沒了它, 寶寶的情緒便焦躁不安。 其實隨著年齡的成長, 孩子的戀物情結自然而然會日益褪卻, 父母不必太擔心, 也不要要求孩子改掉這個習慣, 要讓孩子有自主權。
8、午睡問題
大部分的父母(或幼稚園)在中午吃過飯之後, 都會安排孩子有一個短暫的午睡時間, 可是孩子老是動來動去, 無法安靜入睡。 孩子睡不著, 也許是早上睡太多。 如果孩子到了睡覺時還不斷想爬起來,
Advertisiment
也不要強迫他繼續躺在床上, 可

以限制他只能待在房間裡, 以不干擾到其人為原則限制不當行為。
此外, 雖然有些事寶寶可以自己做主、做決定, 但對於不安全、不當的行為時, 應適當給予限制, 讓寶寶建立是非對錯的觀念。
1、吃的問題
吃多、吃少孩子有自己決定的權力, 但是在孩子選擇前, 提醒他可先挑選一、二樣, 一次不要太多, 吃完後, 再選擇其他的, 不可以浪費。 此外, 孩子好玩, 吃飯不用心是常事, 但是切不可以任他養成邊吃邊玩的壞習慣, 容易影響孩子的消化功能。
2、侵略性行為
當孩子做出危及自己或他人的行為時, 一定要做適當的責駡, 必要時, 甚至可以稍作體罰, 讓孩子警惕。 如:孩子會在有意無意中, 去碰觸家中的電器物品如電扇, 這時就可以責駡或做些適當的處罰,並嚴厲地告訴他:“怎麼可以把手伸進電風扇裡面,手會受傷、流血,很危險的!”
3、生病吃藥問題
寶形容詞生病了,吃藥、打針是不可避免的事,在喂藥前,可先和孩子玩遊戲,說說故事,讓孩子以遊戲的心情來吃藥。當寶寶完不甚好吃的藥之後,可給他一顆糖吃,或一句安慰鼓勵的話語,以安撫寶寶的情緒。
4、習慣的養成
習慣是由時間累積而成的,讓寶寶從小養成尋的生活習慣、如飯前洗手、飯後刷牙瀨口等,讓孩子瞭解衛生習慣的重要性,減少疾病及蛀牙的發生。
5、物權以觀念
父母若發現孩子將別人東西占為已有時,應瞭解其動機,然後做適當的處理,父母必須讓孩子明白借與偷之間的差異及不同的後果。在教導過程中,父母可以責駡他,但不要忘記孩子也有自尊,父母若尊重孩子,孩子就會尊重自己,有了自尊就不會輕易去拿別人的東西或做其他不好的事了。
6、破壞行為
拆散或破壞物品對孩子來說是天經地義的本能,有些孩子的破壞行為是出於蓄意的,對象經常是同伴的玩具。面對這種情況時,必須讓他認錯道歉,並且修正自己這種不當的行當,甚至不惜以自己心愛玩具作為賠償。
總之,父母可以提供一個安全的場所,讓孩子自行摸索,且允許他們隨時回來尋求協助安慰。為孩子的行為及安全設定一個標準和範圍,對於行為標準的尺度,則應予以堅持,以培養他們對錯的觀念

這時就可以責駡或做些適當的處罰,並嚴厲地告訴他:“怎麼可以把手伸進電風扇裡面,手會受傷、流血,很危險的!”
3、生病吃藥問題
寶形容詞生病了,吃藥、打針是不可避免的事,在喂藥前,可先和孩子玩遊戲,說說故事,讓孩子以遊戲的心情來吃藥。當寶寶完不甚好吃的藥之後,可給他一顆糖吃,或一句安慰鼓勵的話語,以安撫寶寶的情緒。
4、習慣的養成
習慣是由時間累積而成的,讓寶寶從小養成尋的生活習慣、如飯前洗手、飯後刷牙瀨口等,讓孩子瞭解衛生習慣的重要性,減少疾病及蛀牙的發生。
5、物權以觀念
父母若發現孩子將別人東西占為已有時,應瞭解其動機,然後做適當的處理,父母必須讓孩子明白借與偷之間的差異及不同的後果。在教導過程中,父母可以責駡他,但不要忘記孩子也有自尊,父母若尊重孩子,孩子就會尊重自己,有了自尊就不會輕易去拿別人的東西或做其他不好的事了。
6、破壞行為
拆散或破壞物品對孩子來說是天經地義的本能,有些孩子的破壞行為是出於蓄意的,對象經常是同伴的玩具。面對這種情況時,必須讓他認錯道歉,並且修正自己這種不當的行當,甚至不惜以自己心愛玩具作為賠償。
總之,父母可以提供一個安全的場所,讓孩子自行摸索,且允許他們隨時回來尋求協助安慰。為孩子的行為及安全設定一個標準和範圍,對於行為標準的尺度,則應予以堅持,以培養他們對錯的觀念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