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睡覺前給他講故事好嗎?在睡前的這種行為有助於提高寶寶的理解能力, 想像力與邏輯思維能力, 好處非常多, 但前提是選對故事。
1、提升父母和寶寶間的感情
有的家長總是覺得寶寶什麼都不懂, 其實不然, 寶寶有一種自己的認知方式, 也有交流感情的需求, 而親子閱讀剛好可以滿足這個需要。 也有的家長不知道給寶寶講故事有什麼意義?其實, 在家長“講”與寶寶“聽”的過程當中, 爸爸媽媽和寶寶之間的溝通、交流就會加深, 一方面可以滿足寶寶心理與精神上的需求,
Advertisiment
2、豐富寶寶的知識拓寬視野
家長給寶寶講的睡前故事, 不能千篇一律, 也不能總是重複幾個故事, 在講故事的時候, 要學會怎麼樣自然的融入一些科學知識, 比如一些自然現象、生命以及地球的起源等等, 這樣可以讓寶寶能正確的看待生命和死亡很有意義。
所以, 家長在選擇故事的時候, 盡可能要多選擇多種類, 其實講故事和寶寶吃飯一樣, 需要有多種營養元素構成才行, 這樣才能讓寶寶更加喜歡聽故事。 另外, 通過給孩子講故事, 除了可以豐富寶寶的知識, 也可以拓寬他們的視野,
Advertisiment
3、:有助於寶寶的健康成長
家長在講故事的時候, 不可以一味的追求新意, 在短時間裡給寶寶講很多新的故事, 這樣對小寶寶們來說, 會消化不良。 因為寶寶的記憶很有限, 所以通常需要反復講一個故事, 才能讓寶寶們記住這個故事的內容。 每聽一次故事, 寶寶們都會注意到新的細節, 故事重複得越多, 寶寶就越容易記住那些資訊。 所以, 講故事可以有利於提高寶寶們的理解能力, 同時也可以提起寶寶對知識的求知欲。
當然, 講故事也可以適當的給寶寶們提出一些問題, 而問題的難度要伴隨著孩子的成長, 循序漸進。 剛開始, 問題可以簡單些, 如“兔寶寶在猴子阿姨家吃了些什麼”之類,
Advertisiment
什麼時候開始給寶寶講故事?
寶寶在胎兒時期就能聽到媽媽說的話啦, 而在寶寶2歲左右就可以聽懂故事了。 所以家長不要以為寶寶小, 聽不懂故事。 所以, 在寶寶剛出生時, 就能給寶寶講故事了。 雖然這個時候寶寶聽不懂, 但聽到媽媽的聲音會讓寶寶更加有安全感, 更容易入睡。
其實每天都有幾個時候段最適合給寶寶講故事, 而且通常在這個時候寶寶會乖乖的躺在床上聽。
1、寶寶喝牛奶的時候;
2、寶寶喝水的時候;
3、寶寶睡覺之前(午睡也可以);
4、寶寶玩累了, 躺在床上的時候;
Advertisiment
5、寶寶早晨醒來, 躺在床上的時候。
所以媽媽們可以充分的利用這些時間段, 給寶寶們準備一些有趣的小故事哦。
如何選擇寶寶的睡前故事?
(1)故事要“適宜”
睡覺前為孩子講故事, 主要是安撫孩子睡前情緒, 讓孩子能夠更好更快地進入睡眠狀態。 給孩子選故事的首要原則就是“適宜”。 “適宜”就是要符合孩子的心智發育水準, 符合孩子的特點, 符合孩子的興趣。 孩子有興趣了, 才會喜歡聽, 才能達到安撫孩子睡前情緒的目的。 如果家長講的故事孩子不喜歡聽, 那麼孩子一般會鬧情緒, 拒絕聽下去。
(2)故事要簡短
小孩子睡覺前的故事一定要簡短, 切不可太長。 不管大一點的孩子還是小一點的孩子, 故事都要簡短。 一般對於小一點的孩子五六句、七八句就可以;而對於大一點的孩子就可以適當長一點,
Advertisiment
(3)選故事要溫馨
睡前是一段溫馨的時刻, 因此, 睡前故事要溫馨、益智, 能夠對孩子的情緒起到一個管理的作用, 讓孩子儘快進入睡眠。 要儘量地避免講述一些帶有恐怖色彩的故事, 這和大人睡覺不適宜看恐怖片是一個道理。 同時, 也不可講述容易讓孩子興奮的故事, 要不然孩子睡前沒完沒了地要聽故事, 最後家長都要睡著了, 孩子依然還吵著要聽。
(4)講故事要有感情
為孩子講睡前故事, 一定要用感情來表現氣氛, 要誇張地模仿, 模仿故事主人公說話的語氣和說話時的神情, 而且講的時候要指著書上的字念(書要那種有很多插圖的彩繪書),這樣可以讓寶寶很樂意地聽下去。另外聲音要輕柔甜美,讓寶寶聽起來很舒心,從而放鬆情緒。
如果家長能夠充分表現愉快、憤怒、失望、難過等情緒,睡前故事就會和廣播劇一樣精彩。當然最好在講故事之前,先瞭解故事的主題和內容,掌握故事角色的個性和故事情節,講起來才會生動、自然、有感情。
(5)適度改變故事內容
孩子的吸收能力和興趣都不同,爸爸媽媽可以試著瞭解孩子的能力範圍,然後小幅度變動故事內容。“比如一般孩子都特別崇拜孫悟空,我在給孩子們講孫悟空的時候,就會告訴孩子們,孫悟空因為做錯了事情,觸犯了天條,所以被如來佛祖壓在了山腳下。這樣講,主要是讓他們意識到做錯事就要受到懲罰,也讓他們不要過於崇拜某一個人。”
在給寶寶講故事時,可以幾個故事重複反復的講解,因為,所謂的日日常新都是家長的一廂情願,孩子並不討厭重複地聽一個故事,有一種解釋則是說孩子是在驗證自己是否記住了這些情節,果然,等到她會說一整句話的時候,常常是我說了上句,她自然就能接上後續的情節。
給寶寶講故事的注意事項
一、講故事時先要信故事
很多媽媽給寶寶講故事後很有挫敗感,覺得“寶寶不喜歡我講故事”。這是由於媽媽們在說故事時真的把故事當成了“故事”,因為自己都不信這個故事的真實性,所以很難讓寶寶感受到相同的情緒。
寶寶在聽故事時其實是在感受講故事人的情緒而並不是語言。所以,媽媽給寶寶講故事時,先要相信這個故事,才能把故事說的更精彩。
所以,家長在講故事時不能覺得是在做教學,而要單純的把故事分享給寶寶才能有更好的效果。
二、不要說破故事的意義
很多家長為了達到教育意義,會在講完故事後對寶寶總結說:這個故事告訴了我們……,其實講故事最忌諱把故事的意義給說破。
如果故事意義被說破了,寶寶就再也聽不進去了。
三、6歲前不要講複雜的故事
很多家長會選擇給寶寶講一些暢銷童書,覺得這樣的故事對寶寶成長有好處。然而,給寶寶講的故事是需要選擇的,不要對小寶寶講太多情節複雜的故事,而要試著用疊加故事的講法。
因為真正有情節的故事,小寶寶們是完全想像不出那些畫面的,只在在寶寶六七歲時才會有一定的圖像思維。
而且講的時候要指著書上的字念(書要那種有很多插圖的彩繪書),這樣可以讓寶寶很樂意地聽下去。另外聲音要輕柔甜美,讓寶寶聽起來很舒心,從而放鬆情緒。如果家長能夠充分表現愉快、憤怒、失望、難過等情緒,睡前故事就會和廣播劇一樣精彩。當然最好在講故事之前,先瞭解故事的主題和內容,掌握故事角色的個性和故事情節,講起來才會生動、自然、有感情。
(5)適度改變故事內容
孩子的吸收能力和興趣都不同,爸爸媽媽可以試著瞭解孩子的能力範圍,然後小幅度變動故事內容。“比如一般孩子都特別崇拜孫悟空,我在給孩子們講孫悟空的時候,就會告訴孩子們,孫悟空因為做錯了事情,觸犯了天條,所以被如來佛祖壓在了山腳下。這樣講,主要是讓他們意識到做錯事就要受到懲罰,也讓他們不要過於崇拜某一個人。”
在給寶寶講故事時,可以幾個故事重複反復的講解,因為,所謂的日日常新都是家長的一廂情願,孩子並不討厭重複地聽一個故事,有一種解釋則是說孩子是在驗證自己是否記住了這些情節,果然,等到她會說一整句話的時候,常常是我說了上句,她自然就能接上後續的情節。
給寶寶講故事的注意事項
一、講故事時先要信故事
很多媽媽給寶寶講故事後很有挫敗感,覺得“寶寶不喜歡我講故事”。這是由於媽媽們在說故事時真的把故事當成了“故事”,因為自己都不信這個故事的真實性,所以很難讓寶寶感受到相同的情緒。
寶寶在聽故事時其實是在感受講故事人的情緒而並不是語言。所以,媽媽給寶寶講故事時,先要相信這個故事,才能把故事說的更精彩。
所以,家長在講故事時不能覺得是在做教學,而要單純的把故事分享給寶寶才能有更好的效果。
二、不要說破故事的意義
很多家長為了達到教育意義,會在講完故事後對寶寶總結說:這個故事告訴了我們……,其實講故事最忌諱把故事的意義給說破。
如果故事意義被說破了,寶寶就再也聽不進去了。
三、6歲前不要講複雜的故事
很多家長會選擇給寶寶講一些暢銷童書,覺得這樣的故事對寶寶成長有好處。然而,給寶寶講的故事是需要選擇的,不要對小寶寶講太多情節複雜的故事,而要試著用疊加故事的講法。
因為真正有情節的故事,小寶寶們是完全想像不出那些畫面的,只在在寶寶六七歲時才會有一定的圖像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