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給幼兒逆反開個“特殊處方”

逆反就是反抗和叛逆的意思。 從心理學角度上來看, 人的心理發育過程中存在兩個逆反期:幼兒逆反期和青春逆反期。 通常, 幼兒逆反期出現在3~5歲, 也可早到2歲或遲至6歲, 不同的幼兒逆反的程度有所差異性。  

處於逆反期的幼兒, 家長要合理應對, 引導幼兒的自我意識發展, 促進幼兒良好心理品質的形成, 如自信心強、勇於創新、不怕困難等。 若家長應對不當, 則容易在無意之中讓孩子形成不良的心理品質, 如任性、脾氣暴躁、隨心所欲或膽怯、懦弱等。 現介紹幾種幼兒逆反的特殊處方。  

飲食處方 

鈣、鎂、5-羥色胺以及維生素類營養素對緩解幼兒脾氣暴躁或情緒不安、抑鬱有一定的幫助,

Advertisiment
在每日飲食中應注意補充。  

適當多吃含鈣豐富的食物 如牛奶、優酪乳等乳製品。  

適當多吃含鎂豐富的食物 如五穀雜糧、豆、堅果等。  

適當多吃含5-羥色胺豐富的食物 如肉、魚、蛋、乳酪、牛奶、優酪乳、堅果和豆類以及全麥麵包、糙米、燕麥等。  

兩種以上蔬菜和水果 如南瓜、菠菜、胡蘿蔔、香蕉、蘋果、柳丁等。  

遊戲處方 

玩遊戲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 其實家長可以利用遊戲來達到糾正孩子逆反的效果。 現列出4類遊戲處方, 供家長參考。 家長可將遊戲中孩子有趣的語言和行為記錄下來, 成為以後的遊戲或說笑的內容, 孩子的逆反會逐漸越來越少。  

“亂語兒歌”遊戲 

Advertisiment

家長根據孩子特點和語言能力, 為孩子編寫“亂語兒歌”, 與孩子一起玩“亂語兒歌”的遊戲。 如: 

喝餅乾, 咬果汁; 

火車短, 汽車長; 

冬天熱, 夏天寒; 

水牛小, 青蛙大。  

孩子在“亂語兒歌”遊戲中體驗到“亂語”的幽默, 又可以發現“亂語”的錯誤, 家長可以在遊戲過程中引導孩子將“亂語”給予糾正。 同時家長也可以讓孩子自己編“亂語兒歌”或故事, 家長來糾正錯誤。 經常做此類遊戲, 在“亂語兒歌”中孩子滿足了自我意識的呈現, 而家長也逐漸達到了糾正孩子逆反的目地。  

“亂指五官”遊戲 

“指五官”遊戲可提高幼兒的認知能力、手動作能力和提高注意力, 將“指五官”遊戲改變為“亂指五官”遊戲, 除具有本身的遊戲作用外, 增加了遊戲口令的“變化”,

Advertisiment
以順應孩子的逆反意識(即“以反制反”), 達到合理引導孩子發揮自我意識的目的。 “亂指五官”遊戲內容如下: 

鼻子—手指眼睛 鼻子—手指頭發 

眼睛—手指嘴巴 眼睛—手指耳朵 

耳朵—手指嘴巴 耳朵—手指頭發 

反義語對答遊戲 

反義語對答遊戲既有助於幼兒語言認知能力的發展, 又順應孩子的逆反意識, 孩子樂於玩這樣的語言遊戲。 如: 

大—小 快—慢 

多—少 冷—熱 

真—假 

反義動作遊戲 

反義動作遊戲既有助於幼兒身體靈活性訓練, 也順應孩子的逆反意識, 孩子也十分樂於玩這樣的運動遊戲。 如: 

走—跑/停動作 站—坐動作 

伸手—踢腿動作 抬頭—低頭動作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