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給新生兒喂藥有啥技巧?


新生兒出生後因為體質較弱, 因此生病的幾率也很大。 寶寶生病難免要吃藥, 但是給新生寶寶喂藥對於不少家長來說也是不小的挑戰, 那麼給寶寶喂藥有沒有什麼好的辦法呢?

如何給新生兒喂藥

1喂藥工具

對於新生兒來說, 吞咽功能較差, 針筒、吸管、小勺等最適用

2喂藥時間選擇

新生兒由於腸胃發育還不完善, 喂藥很容易引起嘔吐。 為了避免將藥吐出, 最好選擇在兩次吃奶之間的時間段進行。 如果是某些對腸胃有刺激的藥物, 可以選擇在餐後半小時後喂服, 以免藥物損傷胃黏膜。

3喂藥前的準備

Advertisiment

喂藥前, 充分的準備是必不可少的。 首先要認真清洗雙手, 然後認真對喂藥工具進行消毒, 並準備100ML左右的溫開水;還要記得無論多麼熟練, 一定再仔細閱讀一下藥物說明書, 核對孩子需要服用的劑量。 一些需要先溶解在水中的藥片、藥粉需選擇30~35℃的水為宜。

4喂藥姿勢

喂藥時, 應將孩子抱起, 讓孩子的頸部躺在自己的胳膊上, 頭略抬高並側向一邊, 最好用手固定好孩子的頭和手。

5喂藥方法

將藥物導入小勺或吸管中, 用手輕輕捏住孩子的雙頰, 然後將小勺(吸管)放在寶貝口腔一側和牙床間, 慢慢滴入後, 輕輕抬起孩子的下顎, 幫助其吞咽。 注意喂藥時速度要慢, 每次不宜喂的太多。 先從數滴開始, 觀察寶寶的吞咽和吮吸情況。

Advertisiment
如果沒出現咳嗆, 再逐漸增加到1-2ml每次, 不要超過3ml,以免寶寶會誤吸到氣管中。 將所有的藥都喂完後, 家長還可以在給寶寶加喂幾勺溫開水, 幫助寶寶沖淡剩餘的藥味。

新生兒喂藥時應注意什麼

1.新生兒最好的喂藥方法是:在餵奶前1小時左右給藥為妥, 把藥水倒入奶瓶, 讓寶寶像吸奶一樣服藥, 必要時用滴管慢慢滴入, 待吞咽後再滴第二滴。

2嬰幼兒服藥時可先將患兒抱起, 半臥於喂藥者身上, 頭部抬高, 頸部墊以紗布或手帕, 然後再喂藥。 也可以把丸、片劑研成粉狀, 用糖水調成稀糊狀, 把寶寶抱在懷裡, 呈半仰臥狀, 左手扶持寶寶頭部, 右手持食匙取藥慢慢喂下, 待寶寶將藥吞咽後, 再繼續喂。 必須注意不要強行喂服,

Advertisiment
以免口腔黏膜或齒齦受損出血。 服藥後應將患兒抱起輕輕拍擊背部, 使胃內空氣排出。

3.給新生兒喂藥前, 也可先喂幾口奶, 再喂點藥, 反復這樣做, 直至將藥喂完, 然後將寶寶豎起輕拍背部, 以防反胃嘔吐。 但應注意, 喂藥之前不應喂飽奶, 以免寶寶拒絕服藥。 也不可將藥和乳汁混在一起喂, 因為兩者混合後可能出現凝結現象或者降低藥物療效。

哪6類藥寶寶一定不能吃!

1.寶寶不能吃成人藥

給寶寶吃小劑量的成人藥是很危險的。 如果藥品說明書上沒有說明嬰兒的適當劑量, 就不要給他吃那種藥。

2.寶寶不能吃過期藥

不管是處方藥還是非處方藥, 過期之後都不能再給寶寶吃了。 此外, 任何變色或者破碎的藥也不能給寶寶吃。

Advertisiment
換句話說, 只要那種藥看起來和最初你買來時的樣子有所不同了, 就不能再給寶寶吃了。

3.寶寶不能多吃對乙醯氨基酚

有些藥物中已經含有對乙醯氨基酚, 以便寶寶退燒和減緩疼痛, 這時候就不要再給寶寶單獨吃對乙醯氨基酚了。 如果你不知道寶寶吃的藥裡到底有沒有對乙醯氨基酚, 一定要先諮詢醫生或查看藥品說明, 再決定是否應該給他單獨吃對乙醯氨基酚。

4.寶寶不能吃咀嚼片

小嬰兒吃咀嚼片有窒息的危險。 如果你的寶寶已經能吃輔食了, 並且你也想讓寶寶吃咀嚼片, 那就要先把藥片弄碎, 然後放進一勺軟軟的食物(比如優酪乳或果醬)中給寶寶吃。 當然了, 如果採用這種方法, 你就得想辦法讓寶寶把這一整勺食物都吃掉,

Advertisiment
以保證他能足量服藥。

5.寶寶不能吃阿司匹林

不管什麼時候都不要給寶寶吃阿司匹林, 或者任何包含阿司匹林的藥, 因為有可能讓寶寶得瑞氏綜合征, 這是一種罕見但卻可能致命的疾病。 需要注意的是, 藥店銷售的兒童藥中可能也會含有阿司匹林, 所以在購買前你一定要仔細閱讀產品說明書。 如果你不能確定某一種藥裡是否有阿司匹林, 一定要向醫生或藥劑師諮詢。

6.寶寶不能吃止吐藥

除非醫生同意, 否則別給寶寶吃止吐的藥, 這種藥可能會給寶寶帶來傷害或併發症。 大多數情況下, 寶寶嘔吐都是暫時性的, 不管是小嬰兒還是大一點兒的孩子, 不用吃藥就都能恢復過來。 如果你的寶寶嘔吐, 並且可能存在脫水,一定要帶他去醫院看醫生。

打針與吃藥的選擇

吃藥還是打針應根據病情及藥物的性質、作用來決定。有些病口服用藥效果好,如腸炎、痢疾等消化道疾病,藥物通過口服進入胃腸道,保持有效濃度,能收到很好效果。還有一些藥只能口服,不能注射,如咳嗽糖漿等,所以家長不能只迷信打針。藥物被口服之後,大部分都能夠被身體所吸收,經過血液迴圈運送到全身而發揮作用。通過打針注射給藥,藥物吸收快而規則,所以有些病是打針效果好。但是打針痛苦大,還有可能造成局部感染或損傷神經(雖然幾率很低),反復打針,局部會有硬結,肌肉收縮能力減弱,少數發生臀大肌攣縮症,還得要進行手術治療。所以,孩子有病,能口服藥的應儘量口服為好。

並且可能存在脫水,一定要帶他去醫院看醫生。

打針與吃藥的選擇

吃藥還是打針應根據病情及藥物的性質、作用來決定。有些病口服用藥效果好,如腸炎、痢疾等消化道疾病,藥物通過口服進入胃腸道,保持有效濃度,能收到很好效果。還有一些藥只能口服,不能注射,如咳嗽糖漿等,所以家長不能只迷信打針。藥物被口服之後,大部分都能夠被身體所吸收,經過血液迴圈運送到全身而發揮作用。通過打針注射給藥,藥物吸收快而規則,所以有些病是打針效果好。但是打針痛苦大,還有可能造成局部感染或損傷神經(雖然幾率很低),反復打針,局部會有硬結,肌肉收縮能力減弱,少數發生臀大肌攣縮症,還得要進行手術治療。所以,孩子有病,能口服藥的應儘量口服為好。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