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給新生兒喝中藥去胎毒不靠譜

在南方, 傳統觀念認為胎兒在母體中染了毒氣, 出生之後若不除去, 將來會引發許多疾病, 如黃疸、濕疹、鵝口瘡等, 因此要服解胎毒的中藥。 兒科專家卻表示, 這些傳統做法不妥, 建議家長不要隨意給孩子喝中草藥湯劑, 否則很可能加重症狀, 甚至引起肝腎功能損傷。 有問題找醫生, 在科學育兒的角度來說最保險。

中草藥排胎毒一點也不靠譜

亂用湯藥清胎毒不靠譜

很多新生兒一出生, 家裡的老人就會按每個地方的習俗喂些湯藥, 有的喂黃連水, 有的喂紅糖水, 有的喂大黃加川楝, 有的要喂鉤藤水,

Advertisiment
有的要喂臘梅花, 有的要喂珍珠粉。 據說這樣可以去胎毒。 前段時間, 網上有一微博說, 一名女士的孩子出生四天, 為除“胎毒”給喂了黃連水, 結果孩子中毒死了。

據瞭解, 有不少家長帶著孩子找醫生, 要給孩子排“胎毒”。 有的嬰兒才剛出生一天, 就被要求要排毒。 實際上, 嬰兒患濕疹、毛囊炎、黃疸、結膜炎、胃腸道消化不良等, 壓根就不是什麼胎毒。 所以, 擅自喂各種中草藥湯劑“清胎毒”的民間習俗一點也不靠譜。

新生兒發育未完全, 解毒能力低, 有的中草藥很可能就有肝腎毒性, 對寶寶的身體會造成極大的傷害。 另外, 有先天性蠶豆病的孩子, 如果家長貿然給餵食了臘梅花、珍珠粉等, 會突然誘發孩子的黃疸, 加重病情。

別把疾病當“胎毒”

Advertisiment

假胎毒———真濕疹

當新生兒臉上出現一一粒的小丘疹, 很有可能就是濕疹。

濕疹是新生兒常見的皮膚病, 通常是因為食物過敏所致, 比如當孩子吃了母乳或者牛奶後發生過敏。 母親吃了魚、蝦、蟹、雞蛋等, 通過母乳會把過敏原傳給嬰兒。 一些嬰兒本身對牛奶過敏。 一旦發生過敏, 寶寶的臉、耳朵、脖子、腋窩等部位都會出現皮膚乾燥、紅斑、皮疹、小水泡等, 嚴重的時候皮疹會波及全身。

對策:為減輕刺激, 局部皮疹可用硼酸水清洗, 等疹子滲水時用紗布吸幹, 然後外塗專用寶貝濕疹膏, 但不可大面積或長期使用。 已經有過濕疹的嬰兒, 可用清水或生理鹽水清洗局部, 並選用柔和的嬰幼兒護膚、清潔產品, 這樣可減輕寶寶的瘙癢感。

Advertisiment
同時, 剪短寶寶的指甲或寶寶睡覺時戴上小手套, 以免因瘙癢而抓破皮膚。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