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給殘疾孩子一顆平常心

夏天的一個傍晚, 天色很好, 比爾出外散步。

在一片草地上, 比爾看見了一個10歲左右的小男孩和一位婦女。 男孩正用一隻做得很粗糙的彈弓打一個立在地上, 離他有七、八米遠的玻璃瓶。 男孩有時竟把彈丸打偏一米, 而且忽高忽低。 比爾便停下來站在不遠處好奇地觀看, 因為他還從未見過彈弓打得這麼差的孩子。

那位婦女坐在草地上, 不斷從一堆石子中撿起一顆, 輕輕遞到男孩手中, 她微笑著, 明顯流露出關愛的神情, 可以看出她是那個男孩的母親。

男孩打得很認真, 屏住氣, 瞄很久才打出一彈。

Advertisiment
但比爾一眼就看出一定又是打不中。 果然每次都不出所料。 可那個男孩還是不停地瞄準、不停地打, 母親也很有節奏地給兒子遞著石子。

比爾終於忍不住了, 走上前去, 對男孩的母親說:“讓我教他怎樣打好嗎?”

男孩停住了, 但沒有轉過身來, 仍舊朝向瓶子的方向。

男孩的母親對比爾笑了笑, “啊, 謝謝, 不用了!”她頓了一下, 看著孩子, 輕輕地說, “他看不見。 ”

比爾怔住了。

半晌, 比爾才喃喃地說:“哦……對不起!但為什麼……?”

“別的孩子都這麼玩兒。 ”

“嗯……”比爾說, “可是他……怎麼能打中呢?”

“我告訴他, 總會打中的。 ”母親平靜地說, “關鍵是他做了沒有。 ”

比爾沉默了。

過了很久, 男孩打彈的頻率逐漸慢了下來, 他已經累了。 他母親並沒有說什麼, 還是很平靜地遞著石子兒,

Advertisiment
微笑著, 只是遞的節奏也慢了下來。

比爾這才發現, 其實這孩子打得很有規律。 他打一彈, 向一邊移一點, 再打一彈, 再向一邊移一點, 然後再慢慢移回來。

他只知道大致方向啊!

夜風輕拂, 蛐蛐在草叢中輕唱起來, 天幕上已經有了疏朗的星星。 那由橡皮筋發出的“劈啦”聲和石子崩到地上的“砰砰”聲仍在單調地重複著。

對於那個孩子來說, 黑夜和白天並沒有什麼區別。

又過了很久, 夜色完全籠罩下來, 已看不清瓶子的輪廓了。

“看來今天他打不中了。 ”比爾想。 猶豫了一下, 和他們說了聲“再見”, 比爾便轉身向回走去。

走出不遠, 比爾的身後傳來了一聲清脆的瓶子碎裂聲。

父母感悟

要讓一個生理不健全的孩子健康成長, 父母需要付出極大的心血。

Advertisiment
而作為殘疾兒童的父母, 最重要的是要擁有一顆平常心, 要對孩子有耐心和信心。

“別的孩子都這麼玩兒。 ”故事中的母親讓自己雙目失明的孩子玩正常孩子所玩的遊戲, 耐心地遞石子, 面對孩子一次次的失敗毫不氣餒, 堅信他一定能成功。

孩子最後能夠成功地擊中玻璃瓶, 離不開母親的一顆平常心、耐心和信心。

如果生活給了你一種坎坷特殊的命運(比如有一個故事中所描述的生理不健全的孩子), 不要放棄, 你並不知道這其中蘊藏著什麼樣的能量, 你也不知道命運之輪將如何運轉。 因此, 像故事中那位母親一樣正常待他吧, 教給他應該懂得的道理, 並相信他“只要做了, 就有可能擊中”。

你聽到那一聲清脆的碎裂聲了嗎?誰說奇跡不會發生。

Advertisiment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