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經不起挫折的孩子,小時候父母肯定沒做這3步

曾經看過一段視頻, 內容是一位元爸爸與5歲女兒的對話。 爸爸認為, 平時故意給孩子製造一些小麻煩, 故意為難孩子, 可以增強孩子的抗挫能力。

但是女兒卻說:“小孩要是老不開心, 會得一種不開心的病, 那樣就不能健康長大了。 ”

是的, 如果你的挫折教育一直讓孩子處於不開心的狀態, 你覺得還有意義嗎?

實際上, 並不是孩子經歷的挫折越多抗挫能力就越強, 關鍵在於孩子是否擁有對抗挫折的能力。

作為父母, 我們一方面擔心外面世界兇險,

害怕孩子以後吃虧受傷;

一方面又焦慮孩子太脆弱, 抗挫能力差。

Advertisiment

這樣的矛盾心理我也有過,

尤其小D還是一個極低體重的早產寶寶。

但我也是深刻認識到, 我幫不了她一輩子,

所以一直在反思如何進行挫折教育。

這過程中也讓我意識到,

很多父母可能也曾走過這些彎路。

當孩子遭遇挫折時, 父母常犯的3個誤區

誤區一:沒關係的, 這有什麼呀?

這是很多父母面對孩子受挫時會脫口而出的一句話。

特別是在孩子年幼時, 當孩子因積木搭不好,

套圈套不進, 鞋子穿不好等,

這些在我們看來真的是小的不能再小的事情而哭泣時,

我們常常用這句話來安撫孩子。

本意是希望孩子好受一點,

但這句話表達出來的意思其實是對孩子挫折的不重視,

甚至可以說是在“嘲笑”。

孩子受挫的感受是非常主觀的,

Advertisiment

我們不能用自己對於這件事的認知

去判斷孩子受挫的感受。

看似安慰的話,

其實是不認可、不認同孩子的受挫經歷。

這樣的回復常常會讓孩子更加沮喪無助,

“自己最親密的人原來覺得這件事這麼簡單,

我卻做不好”,

孩子的自信會被慢慢地消磨,

認為自己肯定處理不好,

從此就真的放棄努力和嘗試了。

誤區二:寶寶, 別哭, 媽媽來幫你

很多父母會把“孩子開心, 孩子不哭”作為養育的終極目標。

在這樣的一個迷思下,

很多父母見不到孩子任何的負面情緒,

總是用應激反應來制止孩子的負面情緒,

給予過多不必要的幫助,

總是無條件地滿足孩子的所有需求。

這樣的孩子不僅“自我中心”的意識嚴重,

抗挫能力也會比較弱。

Advertisiment

這類家長完全包辦代替,

替孩子製造了一個“真空免疫環境”,

孩子小時候完全沒有經歷過挫折,

長大後遇到一點點困難就會一蹶不振。

誤區三:你要勇敢一點

這應該是大部分父母的情況,

在共情孩子受挫心情的同時,

也常常在後面緊跟一句, “你要勇敢一點,

你可以自己完成的”等類似鼓勵孩子的話語,

這非常普遍。

但這樣泛泛而談的鼓勵話語,

卻沒有教會孩子任何面對挫折的方法,

“勇敢是什麼?到底該怎麼努力?”

抗挫的關鍵是要教會孩子如何去分析挫折。

生活中打倒我們的絕對不是挫折本身,

而是面對挫折時消極逃避的態度。

因此, “挫折修復力”才是關鍵,

這才是我們真正要教給孩子的。

如何提高孩子的挫折修復力?

Advertisiment

提高挫折修復力第一步:認識情緒

孩子因積木搭不好而大哭,

家長如果這時說,

“沒事沒事, 搭不好就不要搭了”,

那這就是直接錯過了第一步“認識情緒”。

情緒管理的第一步就是認識自己的情緒,

當自己經歷激烈的情緒衝擊時,

我們可以清楚地知道自己怎麼了,

有了這份“覺察”, 我們才能管理情緒。

很多人成年後還常常覺得,

“不知道怎麼回事就鬱悶了”,

其實這就是小時候缺少認識情緒的教育,

因此千萬不要再讓我們的孩子也缺少了這一課。

當孩子遇到挫折時, 我們該做的是:

説明孩子認識自己正在經歷的情緒是什麼,

“你很生氣, 你真的特別特別生氣”。

然後允許孩子宣洩情緒,

“嗯, 看得出你特別生氣, 如果你想哭可以哭一會兒,

Advertisiment

或者媽媽給你一個擁抱吧”。

同時, 也要制止一些不必要的行為,

“我知道你很生氣, 但生氣時我們不能打人,

需要的話可以讓媽媽抱著你”。

最後可以給予孩子一些平靜的方法,

“我們需要讓自己的身體平靜下來,

跟著媽媽一起呼氣、吸氣,

慢慢地, 我們的身體平靜了~”

提高挫折修復力第二步:澄清瞭解

很多父母做完第一步後,

孩子平靜了就以為任務完成了。

其實第一步的完成可以幫助孩子管理情緒,

但卻無助於抗挫能力的提高。

真正聰明的父母一定會堅持做第二步和第三步,

這才是關鍵。

等到孩子平靜後,

我們需要幫助孩子明白,

到底是什麼讓他出現了如此的情緒,

“你剛剛想搭積木塔, 怎麼搭也搭不好,

於是你就特別特別生氣了!”

(大孩子可以通過提問讓他們自己說出來)。

這時,有的孩子會因此繼續一輪新的哭鬧,這很正常,

也是說明了他們自己開始明白生氣的原因了,

當再次回憶,又觸發他們的“傷心處”,

這時父母就需要返回第一步。

千萬不要害怕孩子再次哭,

相反,這就是孩子在“自我消化情緒”的過程,

我們成人受挫有時都需要消化幾天,

孩子反復哭幾次再正常不過的。

但只要我們願意堅持這樣做,

帶著愛去陪伴孩子去經歷和消化這些情緒,

慢慢的,

孩子自己對於這些負面情緒的消化能力就會越來越強,

這本身就是抗挫能力培養的基礎。

提高挫折修復力第三步:轉化學習

第三步是最最關鍵的,就是教會孩子如何應對。

小D剛學會騎平衡車時還不熟練,

騎到草地和水泥地交接處,就會摔倒,

這一度就是她很大的一個挫折。

後來,我就會幫助她分析原因,

“你看,草地和水泥地之間有個空隙,

有空隙路就不平了,所以就容易摔倒。

小D以後騎到這裡時要放慢速度,

慢慢通過就不容易摔了”。

一樣的道理,因為玩具玩不好而受挫,

我們需要演示給孩子看可以如何玩;

因為玩具被其他孩子搶了而受挫,

我們可以通過角色扮演讓孩子學會下次可以如何說,

“這是我的玩具!” ;

因為成績不好而受挫,

我們可以幫助孩子分析原因制定學習機會。

在孩子童年時,

我們說的這些話、我們處理挫折的態度和情緒,

慢慢就會變成孩子自己的話和態度。

只有經歷過第三步,

孩子今後遇到挫折時才會主動去分析原因,

才會明白困難是免不了的,但可以學習如何克服。

所謂成長,

其實就是從每一次困難中吸取教訓,學會新的技能。

把每一次遇到的困難和挫折都轉化成一次學習機會,

這才是面對挫折最關鍵的思維模式,

這也是抗挫教育的關鍵。

人生難免有高低起伏,困難波折,

真正打倒一個人的,絕對不是挫折本身,

而是每個人面對挫折時的心態和行為。

作為父母的我們一定要明白“挫折”和“挫折修復力”的區別。

光經歷挫折不一定有利於孩子成長,

但幫助引導孩子從挫折中恢復,讓她體會到,

“我的能力大過挫折,任何困難都可以克服”,

這才是扎扎實實的挫折教育。

於是你就特別特別生氣了!”

(大孩子可以通過提問讓他們自己說出來)。

這時,有的孩子會因此繼續一輪新的哭鬧,這很正常,

也是說明了他們自己開始明白生氣的原因了,

當再次回憶,又觸發他們的“傷心處”,

這時父母就需要返回第一步。

千萬不要害怕孩子再次哭,

相反,這就是孩子在“自我消化情緒”的過程,

我們成人受挫有時都需要消化幾天,

孩子反復哭幾次再正常不過的。

但只要我們願意堅持這樣做,

帶著愛去陪伴孩子去經歷和消化這些情緒,

慢慢的,

孩子自己對於這些負面情緒的消化能力就會越來越強,

這本身就是抗挫能力培養的基礎。

提高挫折修復力第三步:轉化學習

第三步是最最關鍵的,就是教會孩子如何應對。

小D剛學會騎平衡車時還不熟練,

騎到草地和水泥地交接處,就會摔倒,

這一度就是她很大的一個挫折。

後來,我就會幫助她分析原因,

“你看,草地和水泥地之間有個空隙,

有空隙路就不平了,所以就容易摔倒。

小D以後騎到這裡時要放慢速度,

慢慢通過就不容易摔了”。

一樣的道理,因為玩具玩不好而受挫,

我們需要演示給孩子看可以如何玩;

因為玩具被其他孩子搶了而受挫,

我們可以通過角色扮演讓孩子學會下次可以如何說,

“這是我的玩具!” ;

因為成績不好而受挫,

我們可以幫助孩子分析原因制定學習機會。

在孩子童年時,

我們說的這些話、我們處理挫折的態度和情緒,

慢慢就會變成孩子自己的話和態度。

只有經歷過第三步,

孩子今後遇到挫折時才會主動去分析原因,

才會明白困難是免不了的,但可以學習如何克服。

所謂成長,

其實就是從每一次困難中吸取教訓,學會新的技能。

把每一次遇到的困難和挫折都轉化成一次學習機會,

這才是面對挫折最關鍵的思維模式,

這也是抗挫教育的關鍵。

人生難免有高低起伏,困難波折,

真正打倒一個人的,絕對不是挫折本身,

而是每個人面對挫折時的心態和行為。

作為父母的我們一定要明白“挫折”和“挫折修復力”的區別。

光經歷挫折不一定有利於孩子成長,

但幫助引導孩子從挫折中恢復,讓她體會到,

“我的能力大過挫折,任何困難都可以克服”,

這才是扎扎實實的挫折教育。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