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冬天,
李嘉誠一家離井背鄉,
逃至香港。
流離失所來到異地,
是李嘉誠生命中第一次轉折,
也是他經歷人間苦難的開始。
香港,
那是一個“金錢至上”的社會,
初到香港的李嘉誠茫然了,
舉目看到世態炎涼,
心裡產生很多感想,
童年時五彩繽紛的夢想和天真被現實粉碎了。
但是儘管有糾纏不清的困惑,
李嘉誠並沒有失望,
沒有失去信心,
還是充滿鬥志地實現自己學業的理想。
在親友們的幫助下,
李嘉誠進入香港的中學繼續初中學業,
清一色的英語教材使李嘉誠內心複雜世界又添一份學業上的惶恐不安。
Advertisiment
然而正當李嘉誠躊躇滿志、刻苦學習的時候, 一個巨大的不幸降臨到李氏一家人頭上。 父親李雲經因勞累過度不幸染上肺病, 身為長子的李嘉誠一邊照顧父親, 一邊拼命溫習功課, 他想讓學業有好成績使父親高興。 貧病交加、臥床不起的父親, 視李嘉誠的學業比自己生命還重, 他多次囑咐李嘉誠千萬別讓為父的病情耽擱了學業。 為了不使兒子失學, 這個尊敬的父親將自己的藥錢存下來, 供李嘉誠讀書, 由此以往, 父親的病愈來愈重, 李嘉誠至今還記得,
Advertisiment
在如此生活重壓下, 李嘉誠仍然未放棄自己的理想, 更加拼命學習, 終於“後來者居上”, 名列前茅。 但是, 父親還是離他而去了。 臨終前, 父親喘息著, 用盡力氣抓住兒子的手, 嘴裡喃喃叮囑李嘉誠要有勇氣, 好好做人, 說:“阿誠, 阿爸對不起你……”還在為自己優秀的兒子學業將從此中斷而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