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 維生素對皮膚保養特別好, 但是你知道不同的維生素護膚效果也不同嗎?此外, 不少人對維生素是內服還是外用效果更好不清楚。
想要皮膚好, 多吃點維生素。 這句話不無道理。 皮膚專家指出, 維生素確實有一定的抗衰老、保濕和增白作用, 但是因為純品易氧化和分解, 因此單獨塗抹效果不佳, 建議多吃蔬果或者在醫生指導下口服維生素產品。
維生素A:保持皮膚光滑細膩維生素A可參與糖蛋白的合成, 對肌膚的正常形成發育與維持細膩十分重要, 常見的衍生物是維A酸(維甲酸)。 當維生素A不足或者缺乏時,
Advertisiment
多吃含有維生素A的食物, 能讓肌膚變得柔軟光滑。 魚肝油、雞蛋、深綠色和紅黃色的蔬菜水果等都是含有維生素A較多的食物有。
維生素B3:提亮膚色治糙皮病除了能促進血液迴圈、降低血壓、降低膽固醇和甘油三酯等功能外, 維生素B3還具有抗氧化和抗炎症、幫助細胞恢復能量以及亮白膚色的作用, 是可治療糙皮病的維生素。
化妝品的成分中的醯胺或煙酸就是維生素B3的衍生物。 雖然煙酸安全性佳、對皮膚無刺激性, 但目前都是複合型產品, 沒法用到單純的煙酸。 煙酸添加在護膚品中可以中和其他刺激成分,
Advertisiment
維生素C能刺激膠原蛋白合成, 清除自由基, 抑制黑色素形成, 具有改善皮膚彈性, 促進傷口癒合, 減少皺紋產生, 促使皮膚美白等功效。 但維生素C為水溶性抗氧化物質, 本身會受溫度、光、PH和溶氧量等因素影響。 如果直接將維生素C塗抹臉部, 或把富含維生素C的水果製成面膜, 維生素C將直接暴露在空氣中, 其氧化速度快於皮膚吸收的速度, 從而會導致大量的維生素C還未來得及被皮膚吸收就氧化。
由於維生素C的性質不穩定, 所以化妝品中常出現的維生素C大多是以衍生物形態存在。 其中抗壞血酸葡糖苷的穩定性最高, 除了美白及抗氧化功效外, 還能刺激皮膚角蛋白的合成,
Advertisiment
維生素E能促進機體的正常代謝, 使細胞膜脂質不被氧化, 且可清除已經釋出的自由基。 在醫生指導下, 內服維生素E和維生素A, 對黃褐斑有一定的增白作用。 但維生素E是脂溶性的, 只能適當補充, 若維生素E囤積在體內無法代謝排除, 會引起中毒。
維生素E也可外用作為皮膚滋潤保護劑, 但效果不如內服, 而且必須是純的。 複合型維生素E產品通常用來治療皮膚病, 必須有適應證才能用。
富含各類維生素的食物:維生素A, 抗乾眼病維生素, 亦稱美容維生素, 脂溶性。 由Elmer McCollum和M. Davis在1912年到1914年之間發現。 並不是單一的化合物, 而是一系列視黃醇的衍生物(視黃醇亦被譯作維生素A醇、松香油),
Advertisiment
維生素B1, 硫胺素, 又稱抗腳氣病因子、抗神經炎因數等, 是水溶性維生素。 由凱西米爾?馮克在1912年發現(一說1911年)。 在生物體內通常以硫胺焦磷酸鹽的形式存在。 多存在於酵母、穀物、肝臟、大豆、肉類。
維生素B2, 核黃素, 水溶性。 由D. T. Smith和E. G. Hendrick在1926年發現。 也被稱為維生素G多存在於酵母、肝臟、蔬菜、蛋類 。 缺少維生素B2易患口舌炎症(口腔潰瘍)等。
維生素PP, 水溶性。 由Conrad Elvehjem在1937年發現。 包括尼克酸(煙酸)和尼克醯胺(煙醯胺)兩種物質, 均屬於吡啶衍生物。 多存在於菸堿酸、尼古丁酸 酵母、穀物、肝臟、米糠。
維生素B4, 現階段已經不將其視為真正的維生素。 膽鹼由Maurice Gobley在1850年發現。
Advertisiment
維生素B5, 泛酸, 水溶性。 由Roger Williams在1933年發現。 亦稱為遍多酸。 多存在於酵母、穀物、肝臟、蔬菜。
維生素B6, 吡哆醇類, 水溶性。 由Paul Gyorgy在1934年發現。 包括吡哆醇、吡哆醛及吡哆胺。 多存在於酵母、穀物、肝臟、蛋類、乳製品。
生物素, 也被稱為維生素H或輔酶R, 水溶性。 多存在於酵母、肝臟、穀物。
維生素B9 葉酸, 水溶性。 也被稱為蝶醯谷氨酸、蝶酸單麩胺酸、維生素M或葉精。 多存在于蔬菜葉、肝臟。
維生素B12, 氰鈷胺素, 水溶性。 由Karl Folkers和Alexander Todd在1948年發現。 也被稱為氰鈷胺或輔酶B12。 多存在於肝臟、魚肉、肉類、蛋類。
肌醇,水溶性, 環己六醇、維生素B-h。多存在於心臟、肉類。
維生素C,抗壞血酸,水溶性。由詹姆斯?林德在1747年發現。亦稱為抗壞血酸。多存在於新鮮蔬菜、水果。
維生素D,鈣化醇,脂溶性。由Edward Mellanby在1922年發現。亦稱為骨化醇、抗佝僂病維生素,主要有維生素D2即麥角鈣化醇和維生素D3即膽鈣化醇。這是唯一一種人體可以少量合成的維生素。多存在於魚肝油、蛋黃、乳製品、酵母。
維生素E,生育酚脂溶性。由Herbert Evans及Katherine Bishop在1922年發現。主要有α、β、γ、δ四種。多存在於雞蛋、肝臟、魚類、植物油。
維生素K,萘醌類,脂溶性。由Henrik Dam在1929年發現。是一系列萘醌的衍生物的統稱,主要有天然的來自植物的維生素K1、來自動物的維生素K2以及人工合成的維生素K3和維生素K4。又被稱為凝血維生素。多存在於菠菜、苜蓿、白菜、肝臟。
一些食物中也富含維生素E,如麥芽、大豆、植物油、堅果類、芽甘藍、綠葉蔬菜、蛋類等,愛美的女性不妨適當多吃。
肌醇,水溶性, 環己六醇、維生素B-h。多存在於心臟、肉類。
維生素C,抗壞血酸,水溶性。由詹姆斯?林德在1747年發現。亦稱為抗壞血酸。多存在於新鮮蔬菜、水果。
維生素D,鈣化醇,脂溶性。由Edward Mellanby在1922年發現。亦稱為骨化醇、抗佝僂病維生素,主要有維生素D2即麥角鈣化醇和維生素D3即膽鈣化醇。這是唯一一種人體可以少量合成的維生素。多存在於魚肝油、蛋黃、乳製品、酵母。
維生素E,生育酚脂溶性。由Herbert Evans及Katherine Bishop在1922年發現。主要有α、β、γ、δ四種。多存在於雞蛋、肝臟、魚類、植物油。
維生素K,萘醌類,脂溶性。由Henrik Dam在1929年發現。是一系列萘醌的衍生物的統稱,主要有天然的來自植物的維生素K1、來自動物的維生素K2以及人工合成的維生素K3和維生素K4。又被稱為凝血維生素。多存在於菠菜、苜蓿、白菜、肝臟。
一些食物中也富含維生素E,如麥芽、大豆、植物油、堅果類、芽甘藍、綠葉蔬菜、蛋類等,愛美的女性不妨適當多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