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女兒生病, 我都習慣性先從網上査一下相關資料, 比如病情介紹、處理方法之類的, 我覺得還是挺有用的, 不過婆婆卻覺得網上的資料太不可信, 她只相信醫生。 網上的資料真的不可信嗎?如何甄別真偽?
現在的社會是一個資訊社會, 而網路是給我們獲得資訊的一個主要工具。 同時, 網路又是一個相對公開的平臺, 所以從中獲得資訊是可以的, 但需要篩選。
Advertisiment
回想1995年, 上網是件難事, 更不要說網上求醫問藥了。 十幾年後的今天, 只要你點點滑鼠, 成千上萬的醫藥資訊蜂擁而至, 夠你看上一輩子的, 這些資訊中有的是準確的, 有的是胡編的, 更有很多是在正誤之間。
許多父母帶孩子來看病前已經在網上做過許多功課了, 比如把孩子的症狀"咽痛"、"胃痛"等Google—下。 但父母們真的能分辨真假資訊嗎, 他們知道應該相信誰嗎?如果你下次帶孩子看病時, 把網上查到的資訊列印給醫生看,
Advertisiment
篩選資訊源
網上查詢一些病情資訊其實是很好的選擇, 因為這可以幫助沒有太多醫學知識的父母多少瞭解一些情況, 這樣對於和醫生溝通病情也更有幫助。 但是如何從網路上成千 上萬的資訊中篩選出相對可靠的?
人們習慣性地選擇搜索排名靠前的網頁來看, 其實某個網頁出現在搜尋引擎頭條, 並不能說明它就值得信任, 因為Google排名綜合了一系列因素, 比如此網站有多少連結等。 事實上, 美國有統計表明, 41%的成人在網上求醫問藥, 最後採納的往往是其他非專業人員的建議。 其實, 資訊來源於尾碼為”.gov”或者”.edu”的網頁更值得信任,
Advertisiment
你也可以直接問醫生, 他認為哪些網站的資訊是值得信服的, 不用擔心, 問這個醫生不會生氣的。
對比與比較
我們有兩隻眼睛用來看, 兩個耳朵用來聽是合理的配備。 你在分辨資訊時, 也應該比較幾個不同網站, 看看它們上面資訊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通過判斷和篩選, 得出你所認為相對可靠的資訊, 當然, 如果存在即使是你反復比較還是分辨不清誰對誰錯的情況, 也沒關係, 你可以將你的疑問記下來, 向醫生諮詢, 這樣能夠幫助你更好地與醫生交流。
精簡信息
我們經常聽到醫生抱怨, 父母把一大堆網上查到的資訊列印出來拿過來給他看, 而上面大多數都是錯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