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網友評小志教育KIMI問題大 果真如此?

在《爸爸去哪兒》節目中, 年齡較小的KIMI總是狀況百出, 媽網網友豬豬兒兒蟲對此寫下了自己的觀後“心得”, 認為林志穎的育兒方式存在一定問題。 對於網友的提出的問題, 讓我們和媽網的育兒專家一起深入分析。

“KIMI的玩具是否太多?”

在節目中可以看到, KIMI住的地方堆滿了玩具。 給小孩子那麼多玩具真的好嗎?幾期節目看下來, KIMI不太擅長不懂得和人交流溝通, 只喜歡玩具和禮物, 和爸爸對話也常常圍繞“超人, 變形金剛, 奧特蛋”這些話題, 雖然是小孩子沒錯, 但總感覺別人都是三次元世界, 就他是二次元的,

Advertisiment
這也是跟很多玩具待太久的緣故吧。


KIMI心儀的奧特蛋

分析:玩具太多不利於孩子能力發展

4歲左右的孩子, 認知能力尚處在發展當中, 而對注意力的控制也有些。 美國一項關於學齡前兒童教育計畫的研究結果就顯示, 給孩子過多的玩具或不適當的玩具會損害他們的認知能力, 因為他們會在如此多的玩具面前顯得無所適從, 無法集中精力玩其中一樣玩具。

育兒專家建議, 給孩子玩具, 每個階段兩三樣就足夠了, 等寶寶玩膩了或是智力、能力發育到了一個新的階段再給寶寶新的玩具。 玩具的作用主要是輔助、促進孩子生理、心理發育, 它不在數量, 而在於是否適合。 所謂適合, 一是要適合這個年齡段, 二是要能起到促進孩子在此階段正常發育的作用。

Advertisiment

而該網友也指出, 由於上期與玩具為伴, KIMI在與人交流上也有些小問題, 下面就來看看這些問題。

“不懂得說敬語和謝謝”

KIMI基本上從來不說敬語和謝謝, 在找食材對待時候直接說的是“給我一個菜”, 要到了轉頭就走。 林志穎雖然有時候會教KIMI說“要叫XX”、“要說謝謝”, 但感覺他每次都是在事前輕描淡寫的帶過, 從來都沒在事後好好糾正過KIMI一次。 所以KIMI根本就沒上過心, 沒有養成習慣。 反觀其他四個孩子這一點真心做得好, 已經把禮貌養成了習慣。


禮貌教育是從父母的言傳身教開始的

分析:3-5歲應適當強調禮貌教育

3歲之前, 從走路到吃飯穿衣, 孩子還在學習最基本的生活技能。 在這個時期, 禮貌教育就是主要靠對父母言辭的模仿來完成。

Advertisiment
而到了孩子3-5歲的階段, 禮貌教育是可以由父母進行特別強調的。

首先, 父母的言行是孩子的榜樣。 在日常的待人接物時, 父母應該成為孩子的表率, 自己先做到對人禮貌。

其次, 對孩子進行引導。 林志穎對已經做到了對KIMI的引導。 只是, 這需要一個過程, 4歲的孩子不可能做到完美, 何況KIMI生性就比王詩齡要內向、膽小。

再次, 不要強迫孩子。 有的寶寶個性比較強或相對內向, 不願意和人打招呼, 如果父母強迫孩子, 很可能適得其反;不如暫時放棄, 並以自己的言行給寶寶做個表率。 因為, 父母“做的”比“說的”更能使寶寶明白自己該怎麼做。 這一點就十分適用於KIMI, 可見林志穎在這方面並非太錯。 而接下來,

Advertisiment
網友又指出了林志穎和KIMI的溝通方式存在問題, 當真如此嗎?

“林志穎和KIMI的溝通方式很有問題”

KIMI是五個孩子中表達能力最差的一個, 比他小的王詩齡和大人溝通起來很順暢, 邏輯思維理解能力同理心都很不錯。

一般人家的孩子, 4歲都能挺好的溝通了。 但KIMI在溝通上真的非常有障礙, 說話都只是“蹦詞”而已。 看林志穎和KIMI相處, 覺得林有非常大的責任。 每每林志穎和KIMI說話, 常常是給直接回答“是否”的問題。 比如“我們酷不酷?”, KIMI只能回答“酷”;“飯好不好吃”, KIMI只能回答“好吃”;“你要不要自己去完成任務?”, KIMI只能回答“不要”……KIMI的詞窮顯而易見。


4歲的孩子需要引導式溝通

分析:對4歲孩子來說 引導式溝通有必要

作為4歲的孩子, KIMI在節目中狀況百出是這個年齡孩子的正常現象,

Advertisiment
孩子能做得好當然該高興, 孩子做不好卻不應該不問緣由地去訓斥、責備孩子, 而應當跟孩子溝通。

林志穎與KIMI的溝通並不是單純地停留在“是否”的選擇上, 這只是林志穎拋給KIMI的第一個問題, 林志穎徵詢KIMI“你要不要自己去完成任務”後, 面對KIMI的拒絕, 他也耐心地對KIMI進行引導式的溝通, 告訴KIMI別的小朋友都可以做到, 並且會鼓勵KIMI邁出第一步。

在親子溝通的過程中, 林志穎也充分站在KMI的角度去考慮問題了, 他能夠理解KIMI為何鬧彆扭。 這種做法, 讓孩子覺得爸爸是朋友, 對於爸爸的要求, 他的回應和參與是被期待、被尊重的。 以發展的眼光來看, 孩子在這個年齡表現出的頑固、索求和自我為中心, 是合宜並可以接受的。 父母對他們需要更多理解。

“不趁機給KIMI講講道理”

無論是KIMI哭鬧還是發脾氣,林志穎都以“把他哄好”為目的,每次都不趁機給孩子講講道理。另外4個爸爸,當下就立刻講道理。張亮、郭濤這兩個爸爸,都非常注重道理教育,田亮也常常會糾正森碟一些行為,王嶽倫也跟王詩齡好好講過“起床氣以及扔東西的事”。

KIMI發脾氣砸雞蛋、拿沙子扔王詩齡、不肯出任務、吼石頭吼天天……尤其最新一期的辣椒事件,已經是和小朋友快起衝突的時候了,大吼大叫的。換郭濤早就對石頭黑臉了,張亮也會立刻糾正天天。而林志穎就輕飄飄一句“那是奶奶的辣椒”帶過了。


孩子學規矩 各年齡階段方式不同

分析:孩子學規矩 各年齡段方式不同

在過去的幾期節目中,狀況最多的是KIMI和王詩齡,這與五個孩子的年齡有很大關係。KIMI和王詩齡的年齡是最小的,他們學規矩的方式也應當有這個年齡段的特性。

兩個孩子都剛滿4歲,太多的大道理還不是他們能夠理解的。孩子3歲左右,雖然具備一定的自控力,但這還處於“感受期”,對爸爸的說教還無法完全理解。此階段學規矩,爸爸可以考慮培養孩子的規則意識,通過表情、情緒、語氣、行為等表達對某件事的看法、意見和做法,讓孩子慢慢感受和學習哪些事是對的,哪些事是不能做的,並逐漸建立關於規矩的認知。網友提及郭濤和張亮當即教育糾正孩子、講道理的方式適用於稍大的孩子。因為對石頭和天天來說,一些道理他們能夠理解,並內化為自己的是非觀,成為自己行為的準則。所幸林志穎與KIMI的溝通還是符合KIMI的年齡特徵的,但網友指出的下一個問題卻值得各位爸爸媽媽深思。

“KIMI沒有同理心,不懂別人的感受”

KIMI沒有同理心,不懂分享不懂得別人的感受,歸根結底真的也是因為林志穎自身沒有同理心。他無法在一個情境裡客觀注意到別人的感受,並且在照顧到別人的情況下採取最適合的言行舉止。同理心就是眼中除了自己,還有其他人,感受得到其他人的感受,並且能做出足夠善意的行為。

相比之下,其他爸爸甚至孩子都很有同理心,比如張亮抓魚時能考慮到幫助最弱的王岳倫,田亮會問森碟如果王詩齡哭了你會怎麼做,郭濤會和石頭商量住最差的房子把好房子讓給其他人,王嶽倫知道自己的缺點並且毫不避諱,甚至在女兒面前都不避諱--自知之明也是同理心的一種,因為那是看到並承認別人的長處,客觀知道自己的短處的表現。

孩子們的同理心因為天真單純更明顯,石頭和森碟樂於助人,天天因為怕爸爸擔心而道歉,王詩齡推了森碟之後會去討好對方……這都是同理心的體現。


親子關係需要培養同理心

分析:親子關係中 同理心的確重要

在親子關係中,培養孩子的同理心應該作為一大重點。如果在孩子犯錯後向他強調自己的錯位對他人造成的影響,孩子就會站在別人的立場上思考問題。在《爸爸去哪兒》節目中最明顯的例子就是張亮父子的一段交流,張亮讓天天扮演村長,而自己扮演天天,讓天天體會到別人講話時自己不認真對待會產生怎樣的心理影響。如果只是簡單地說“不可以”、“不對”,孩子的同理心就會不足,甚至缺失。

培養孩子的同理心,爸爸應該注意捕捉孩子的情緒變化,並且鼓勵孩子說出內心的感受。特別是孩子在外面和小朋友鬧了矛盾,希望得到父母的安慰和支援時,父母應引導他自己面對問題。要引導孩子不僅只考慮自己,也要替對方考慮。當孩子能夠從對方角度出發考慮問題時,同理心也就初步建立了。

父母對他們需要更多理解。

“不趁機給KIMI講講道理”

無論是KIMI哭鬧還是發脾氣,林志穎都以“把他哄好”為目的,每次都不趁機給孩子講講道理。另外4個爸爸,當下就立刻講道理。張亮、郭濤這兩個爸爸,都非常注重道理教育,田亮也常常會糾正森碟一些行為,王嶽倫也跟王詩齡好好講過“起床氣以及扔東西的事”。

KIMI發脾氣砸雞蛋、拿沙子扔王詩齡、不肯出任務、吼石頭吼天天……尤其最新一期的辣椒事件,已經是和小朋友快起衝突的時候了,大吼大叫的。換郭濤早就對石頭黑臉了,張亮也會立刻糾正天天。而林志穎就輕飄飄一句“那是奶奶的辣椒”帶過了。


孩子學規矩 各年齡階段方式不同

分析:孩子學規矩 各年齡段方式不同

在過去的幾期節目中,狀況最多的是KIMI和王詩齡,這與五個孩子的年齡有很大關係。KIMI和王詩齡的年齡是最小的,他們學規矩的方式也應當有這個年齡段的特性。

兩個孩子都剛滿4歲,太多的大道理還不是他們能夠理解的。孩子3歲左右,雖然具備一定的自控力,但這還處於“感受期”,對爸爸的說教還無法完全理解。此階段學規矩,爸爸可以考慮培養孩子的規則意識,通過表情、情緒、語氣、行為等表達對某件事的看法、意見和做法,讓孩子慢慢感受和學習哪些事是對的,哪些事是不能做的,並逐漸建立關於規矩的認知。網友提及郭濤和張亮當即教育糾正孩子、講道理的方式適用於稍大的孩子。因為對石頭和天天來說,一些道理他們能夠理解,並內化為自己的是非觀,成為自己行為的準則。所幸林志穎與KIMI的溝通還是符合KIMI的年齡特徵的,但網友指出的下一個問題卻值得各位爸爸媽媽深思。

“KIMI沒有同理心,不懂別人的感受”

KIMI沒有同理心,不懂分享不懂得別人的感受,歸根結底真的也是因為林志穎自身沒有同理心。他無法在一個情境裡客觀注意到別人的感受,並且在照顧到別人的情況下採取最適合的言行舉止。同理心就是眼中除了自己,還有其他人,感受得到其他人的感受,並且能做出足夠善意的行為。

相比之下,其他爸爸甚至孩子都很有同理心,比如張亮抓魚時能考慮到幫助最弱的王岳倫,田亮會問森碟如果王詩齡哭了你會怎麼做,郭濤會和石頭商量住最差的房子把好房子讓給其他人,王嶽倫知道自己的缺點並且毫不避諱,甚至在女兒面前都不避諱--自知之明也是同理心的一種,因為那是看到並承認別人的長處,客觀知道自己的短處的表現。

孩子們的同理心因為天真單純更明顯,石頭和森碟樂於助人,天天因為怕爸爸擔心而道歉,王詩齡推了森碟之後會去討好對方……這都是同理心的體現。


親子關係需要培養同理心

分析:親子關係中 同理心的確重要

在親子關係中,培養孩子的同理心應該作為一大重點。如果在孩子犯錯後向他強調自己的錯位對他人造成的影響,孩子就會站在別人的立場上思考問題。在《爸爸去哪兒》節目中最明顯的例子就是張亮父子的一段交流,張亮讓天天扮演村長,而自己扮演天天,讓天天體會到別人講話時自己不認真對待會產生怎樣的心理影響。如果只是簡單地說“不可以”、“不對”,孩子的同理心就會不足,甚至缺失。

培養孩子的同理心,爸爸應該注意捕捉孩子的情緒變化,並且鼓勵孩子說出內心的感受。特別是孩子在外面和小朋友鬧了矛盾,希望得到父母的安慰和支援時,父母應引導他自己面對問題。要引導孩子不僅只考慮自己,也要替對方考慮。當孩子能夠從對方角度出發考慮問題時,同理心也就初步建立了。

相關用戶問答
  • 3回答

    留守兒童隔代教育存在哪些問題?

    對於這個留守兒童問題,他們一般都會有這樣的表現:一)心理健康有缺陷。由於父母長期不在身邊,親情的缺失使很多留守兒童無法享受到正常的父愛與母愛,久而久之,嚴重影響了兒童心理的健康成長。在個性特徵上,常... [詳細答案]

  • 3回答

    留守兒童教育存在哪些問題?

    根據你的情況來看,你們的小孩是留守兒童,這樣是會影響到你們和他的感情的。因為留守兒童存在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兒童與父母間的問題。比如,在兒童3-6歲的時候,本是兒童與形成依戀的時候,但又有他們是留守兒... [詳細答案]

  • 1回答

    經常因為孩子的教育問題與婆婆吵架,該怎樣減少這樣的差異?

    通過正面管教,將學會管理自己而不是改變別人,我們之所以抱怨老人、愛人、甚至幼稚園老師給孩子會帶來的諸多問題,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對自己缺乏自信。自己本身都做不好自我管理,分不清自己和孩子的界限,盲... [詳細答案]

  • 1回答

    我與婆婆經常因為孩子的教育問題吵架,我該怎樣辦?

    教會家人照顧好自己是接納的基礎。當家庭某個成員超負荷運轉,比如媽媽起早貪黑、上班幹活,下班家務,夜裡還要不時醒來給孩子餵奶,把尿蓋被子,累得半死還得不到家人的理解,這時候,她一定會形成不斷聚集的壓力... [詳細答案]

  • 5回答

    四歲半孩子教育的問題

    可以玩一些開發智力的益智遊戲。但是一定要控制時間。家長也要做適當的引導,告訴他沉迷電腦會對眼睛不好。家人也應該做好榜樣,不能再孩子面前沉迷電腦,也要多點陪孩子進行有意義的活動,轉移寶寶的注意力。 [詳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