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早教>正文

網路和電視能代替讀書嗎?

引言:隨著網路和數位媒體的迅速發展, 傳統的紙質書籍在生活中扮演的角色越來越少了, 有的人甚至大膽猜測:是否以後的兒童教育都可以用網路或電視來代替呢?很顯然, 答案是否定的。

為什麼孩子需要閱讀兒童文學作品?有人說:“文學的最終意義是表現人生”, 其實表現人生是所有教育的意義。

兒童文學和所有的文學作品一樣, 都是在追求人性、探討人生。 若說有什麼不同, 兒童文學只是以一種更為簡單直白、純粹清澈的方式在探討人生。 兒童文學與其他的文學作品相比, 更能貼近孩子的內心,

Advertisiment
更能清晰的將人生的意義展現給孩子看。 因為兒童文學是從一個更天真、更無功利感的視角。

很多的兒童作品都是有著濃厚的幻想色彩。 這些絢麗的幻想為孩子的大腦插上了飛翔的翅膀, 讓孩子找到了一種可以自由發揮他們想像力的路, 給孩子提供了自由想像的空間, 這樣, 孩子便能有探索和創造世界的激情。

日本早期教育學家曾經做過一個這樣的實驗:將一群智力相差無幾的孩子分成兩組, 一組經常在電視機前度過, 另一組則是與父母同伴時時接觸。 一段時間後明顯發現, 在電視機前度過的孩子的語言能力要比另一組孩子差的多。 據分析, 是因為, 在電視機前的孩子只是在被動的接受資訊。

目前市面上的各種電腦學習軟體雖然很人性化,

Advertisiment
但是也僅僅只能做到說幾句簡單的諸如“需要努力哦”“你做的棒極了”, 雖然前幾次可能會讓孩子覺得很新鮮, 但是這種方式卻無法注意到孩子的眼神、動作, 從而也就無法針對性的對孩子做出進一步的反應。

因此, 孩子需要的學習環境不是單調、一成不變的, 最適合孩子的是一個資訊能收到控制的學習環境。 這樣才能利用自己的思想去探索這個彌生的世界。 網路上各種網址連結只會讓孩子迷茫;不停跳動的電視畫面只會讓孩子無法長時間的集中注意力。 最重要的是, 網路和電視會剝奪孩子自我思考的能力。

總結:“我是誰?“我從哪裡來?”人生的意義在與不斷的尋找這些問題的答案,

Advertisiment
所以需要人們運用思維去想, 網路和電視這種只能提供現成答案的媒介註定取法代替能啟發孩子思考的讀書。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