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緊急情況下使小兒心臟複跳的方法

心臟擠壓祛的基本原理是給停跳的心臟施加外力, 壓迫它, 使其收縮排出血液;壓力解除, 心臟處於舒張, 使心室的血液叉得以充盈。

胸外心臟擠壓的操作並不難。 讓病兒取仰臥位, 背後須是平整的硬地或墊以木板, 如果睡在棕繩床、沙發床或躺在帆布擔架上, 一定要移開, 以保證擠壓的效果。 救護人站于病兒一側, 雙手重疊放於其胸骨下二分之一處。 這個部位在少年, 成人時, 相當於救護人手的中指對著病人頸下凹膛的地方, 然後將手掌平放局部, 手掌根部正好是處於胸骨下二分之一處;或以兩乳☆禁☆頭連線正中處。

Advertisiment
用力垂直地衝擊性地向下擠壓, 有使胸骨下陷的感覺, 一般對年齡較大的兒童、少年可使胸骨下陷兩、三釐米, 然後放鬆。 如此反復地有節律地下壓、放鬆, 每分鐘壓六十次左右。

擠壓的力量要根據病人的具體情況, 如是年幼的兒童, 不必兩手重疊地擠壓, 用單手擠壓即可;如系嬰幼兒, 不僅用力要小, 擠壓時也可不採用單手, 而是用兩手的拇指並放在胸前第四肋間水準, 其餘四指托在背部進行, 使胸骨下陷約兩釐米即可。 至於對新生兒的胸外心臟擠壓, 救護人只需用拇指擠壓就行。 新生兒及年幼兒童由於他們平時心跳次數較成人為快, 所以作心臟擠壓時, 每分鐘可增快至八十次至一百次。

在進行心臟擠壓急救時還需注意的是,

Advertisiment
擠壓部位不要過大, 著力處是救護人手掌根部接觸病人的胸骨下二分之一處, 或胸骨下三分之一處, 手掌上部以及五指拼攏處, 都不應對局部施加壓力, 以免用力面積太大, 造成肋骨骨折或內臟損傷。 在用力下壓時, 動作要富有節奏, 用力要均勻, 不要粗暴, 以免造成局部損傷。 需要特別強調的是, 有些人認為, 心臟是在胸廓的左側, 因此擠壓時, 不是把手放在胸廓正中間胸骨的地方, 而是放在左胸乳☆禁☆頭處, 這樣勢必要擠壓堅硬的肋骨, 不僅無效而且容易造成肋骨骨折, 使斷骨刺傷肺及心臟。

胸外心臟擠壓法簡便易行, 效果可靠。 我們要不失時機地在現場及時應用。 尤其是兒童的胸壁較薄,

Advertisiment
用擠壓心臟法使心臟複跳, 效果更好。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