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為緊身衣與子宮內膜異癥發生有著某種關系, 從公眾健康角度考慮也應勸告婦女起碼在經期不要穿緊身衣服。
子宮內膜異位癥(EM)在發達國家婦女總人群中的發生率約為10%。 其中以腹膜EM最多見, 普遍認為其病因為經血逆流。 相關因素為大年齡、以往經產、長期應用LUD及陰☆禁☆道塞, 還有遺傳及環境因素。 現在發現緊身衣與EM發生亦有—定關系。
血漿膠體滲透壓有助于腹腔液回吸收到血流中, 形成的組織間隙液體壓平均約低于大氣壓0.667kPa(5mmHg), 致使液體從宮頸緩慢上移至宮腔、輸卵管、直至腹腔與負值,腹部組織間隙液體壓相對應的必然有大約相等的正值實體組織壓,
Advertisiment
人類月經周期最初3天的峰值宮內壓為5.33—9.33kPa(40一70mmHg), 平均1.07—6.93kPa(8—52mmHg), 痛經婦女則更高。 這種明顯高于腹內壓的宮內壓為子宮收縮所致。 細如針鼻的子宮輸卵管接口也趨向關閉, 故無經血逆流。 兩次宮縮之間宮壁松弛, 若宮頸關閉, 這時宮內壓約等于腹內壓。 若慢慢升高后的腹內壓突然降低, 即使宮頸未開, 有厚硬肌壁的宮腔雖短時間維持巳增高的宮內壓,
Advertisiment
現代已知, EM多見于發達國家而少見于發展中國家。 Mediline調查也發現近30年來印度醫學雜志中20000余篇文章中僅有4例自發性EM報道, 另還有一大組中孕剖宮取胎后瘢痕內EM報道, 這與印度婦女不穿緊身衣有關。 中非情況亦類似, 而發達國家同期卻有有5000余份EM報道及復習(美國占一半)。 用細導管和微型傳感器測量輸卵管及腹腔內壓的梯度變化;用示蹤劑置于宮頸管內,
Advertisiment
綜上所述, 可以認為緊身衣與子宮內膜異癥發生有著某種關系, 從公眾健康角度考慮也應勸告婦女起碼在經期不要穿緊身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