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編說故事讓寶寶表達能力更出色!

3、4歲的孩子常是聒噪的小人兒, 對已經能感受語言趣味的他們來說, 編說故事是一種自娛娛人的樂趣。

喜歡玩語言的年紀

從3歲開始,

Advertisiment
孩子的語言能力便快速發展。 爸媽可以留意到, 他們講出的句子越來越長, 也能很快學會新詞的意思, 並感受到使用語言的樂趣。 因此, 常看到他們因為自己講出的童言童語, 笑得東倒西歪, 比如:“媽媽, 貓咪也想要吃飯團耶!”

在這個喜歡「玩」語言的階段, 爸媽不妨邀請孩子講故事給你聽, 一起發揮想像力來編說故事, 讓孩子在說故事中熟悉更多句型, 練習表達的能力。 編故事是一種探索、想像與創造的過程, 對孩子而言, 編說一個完整有趣的故事, 涉及許多能力的發展。 首先要具備足夠的字彙量, 以說明故事的細節;還要有邏輯能力, 把故事的開頭、中間、結尾仔細連貫;最後, 還要加上天馬行空的想像力, 把生活經驗轉換成故事情節。

Advertisiment

多鼓勵 讓孩子開始編故事

當你請孩子說故事時, 他可能會不知從何開始, 這時可以給他一點鼓勵, 試著幫他起個頭:“有一天, 有一隻小兔子想要離家出走, 然後呢??”或一起玩故事接龍的遊戲, 讓爸媽編一段、孩子編一段, 輪流把故事說完, 這都是讓孩子開始說故事的好方法。

這裡也要提醒爸媽們, 不要期待孩子剛開始, 就能把故事說得很完整。 其實, 就算是大人也很難即興地說故事, 何況是孩子呢?因此, 當孩子編出來的故事不合邏輯、東拉西扯時, 爸爸媽媽可試著多問一些問題, 用引導的方式讓孩子自己把故事串起來。 不過也不要去主導故事的走向, 或給孩子太多的框架與限制, 應該讓孩子自由使用他的想像力。

Advertisiment

爸媽要先成為愛編故事的人

聽孩子說故事, 是瞭解孩子內心世界的一個辦法。 在引導孩子編說故事時, 爸媽要樂在其中, 讓自己也成為一個喜歡編故事的人。 在跟孩子一起發揮想像力, 把故事情節一個接一個說出來後, 你或許會發現, 孩子的表達能力有意想不到的發展呢!

小技巧:用圖卡引導說故事

編說故事時, 孩子若還沒有足夠的經驗可轉變為故事題材, 不妨先讓孩子應用《我會說》故事圖卡(信誼出版)此類資源, 利用有因果關係的連環畫, 引導孩子看圖說故事, 讓孩子在一個基本的框架中將故事說完整, 同時培養理解事物的能力。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