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緩解痛經吃什麼中藥好

痛經吃什麼中藥好?對付痛經, 中醫多採取活血化瘀之方, 如桃仁、紅花、沒藥等。 其中, 沒藥由於兼有止痛作用, 效果可能比前兩者更好。 如確認是因氣滯引起, 有些人可服用逍遙丸。 需要提醒的是, 無論是哪種情況導致的痛經, 都應該先諮詢中醫師再對證用藥, 不可自己隨便使用。 另外一種常見症狀是腰痛。 月經期間的腰痛可能與腎虛血瘀有關。 此時建議在補腎的基礎上通過活血化瘀來緩解不適, 例如用山楂、玫瑰等中藥代茶飲。 很多女性每到痛經時就吃止疼藥來解決, 這對身體很不好。 痛經時,
Advertisiment
建議用生薑紅糖熬水喝, 並注意多休息, 避免著急、生氣、大怒等情緒, 更不要貪涼。 中藥調理也應堅持一定週期, 一般3個月以上才見效, 不要隨意中斷調理。 還有, 治療痛經的中藥藥方也有很多, 中醫一般根據疼痛發生的時間、性質、部位、疼痛的程度, 結合月經的週期、量、色、質以及兼證、舌苔、脈象而辨別寒熱虛實, 從而對症用藥。 下麵

簡單介紹痛經吃什麼中藥?1、氣滯血瘀者症狀:一般經前1~2日, 或經期小腹脹痛, 拒按, 月經量少, 經色紫暗夾有血塊, 血塊排出後痛減, 胸脅、乳☆禁☆房脹痛, 舌質紫暗, 舌邊有瘀斑或瘀點, 脈弦澀。 藥方:以疏肝理氣、化瘀止痛為治則, 膈下逐瘀東加味, 當歸、赤芍、劉寄奴、牛膝各15克, 川芎、桃仁、紅花、延胡索、五靈脂、烏藥、香附各12克,
Advertisiment
枳殼、丹皮各9克, 甘草6克, 丹參30克。 2、寒濕凝滯者症狀:經前、經期小腹冷痛, 按之痛甚, 得熱痛減, 月經量少, 色暗有塊, 畏寒便溏, 舌苔白膩, 脈沉緊。 藥方:治則為溫經化瘀、散寒利濕, 少腹逐瘀東加味, 小茴香、乾薑、肉桂各6克, 延胡索、川芎、蒼術各9克, 沒藥、赤芍、蒲黃、五靈脂、烏藥、吳茱萸各12克, 當歸、茯苓各15克。 3、氣血虛弱者症狀:為經後1~2日, 或經期小腹隱隱作痛, 或小腹、陰部下墜, 痛而喜按喜揉, 月經量少, 色淡質稀, 神疲乏力, 面色少華, 食少便溏, 舌質淡, 脈沉弱。 藥方:以益氣補血止痛為治則, 聖愈東加減, 人參(先煎)、當歸、熟地、雞血藤各15克, 黃芪30克, 川芎、香附、延胡索、炙甘草各9克, 白芍18克, 紅花12克。 4、肝腎虧損者症狀:為經後1~2日小腹疼痛, 腰骶疼痛酸脹, 經色暗淡而量少,
Advertisiment
質稀薄, 頭暈耳鳴, 或潮熱, 脈細弱, 舌苔薄白或薄黃。 藥方:以益腎養肝止痛為治則, 調肝東加味, 當歸、山茱萸、阿膠(烊化)、山藥、香附各12克, 白芍、巴戟天、熟地各15克, 甘草6克, 枸杞子30克, 丹皮9克。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