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早教>正文

練就巧嘴寶寶的五要點

面對剛出生的寶寶, 能聽懂大人說話都很難, 但他們的模仿能力和學習能力卻很強。 如何才能練就一個巧嘴的好寶寶呢?家長們一定要記住以下5個要點。

剛出生的寶寶是聽不懂成人說話的, 但如果媽媽總是沖著他微笑, 和他說話, 時間一長, 這些語言資訊便會存在了寶寶的腦子裡, 隨著寶寶的智力發展, 和多次的語言重複, 寶寶就能明白原來抱著我的人是媽媽。 當寶寶到一歲時, 就能學會叫爸爸、媽媽;當有人對寶寶說:“你的玩具呢?”他已經明白話的意思, 便會轉身去找。 若寶寶指著奶品, 爸爸媽媽馬上想到寶寶口渴或饑餓了,

Advertisiment
於是把奶瓶遞給他, 若爸媽滿足了寶寶的要求後會導致寶寶的語言發展緩慢, 因為寶寶不用說話, 成人就滿足他的要求, 因此寶寶失去了說話的機會。 如果寶寶口渴時, 你可以遞給他一個空水瓶, 當他十分想喝水時, 就會努力去說“喝”, 只要說出一個字, 家長就要鼓勵他, 這是很大的進步。 因為, 寶寶已經懂得用語言表達。

寶寶語言的發展有階段性, 家長和寶寶說話時不可使用兒語, 通常寶寶都是從單詞句逐漸發展為多詞句, 直到說出完整句子的幾個階段中, 父母應瞭解規律後, 再對孩子進行教育, 但也不要太遷就他, 想要引導孩子語言向更高的階段發展, 就要通過正確的教育。 寶寶在1歲左右時,

Advertisiment
處於單詞句階段, 會經常發出一些如:“飯飯”、“奶奶”、“抱抱”等重疊詞, 還會結合表情、動作來準確的表達他的願望, 當張開雙臂就是要抱抱。 當寶寶到一歲六個月時左右, 就進入了多詞句時期, 已經能用二三個片語合表達意思。 開始說如“媽媽喝”、“要奶奶”等。 快到2歲時, 出現簡單句, 能準確地表達自己的意思, 如說出“媽媽抱寶寶”, “寶寶吃飯飯”等。 在這些發展階段中, 孩子因語言發展限制, 而不能準確的表達自己的意思, 只好用小兒語。 因此以為寶寶只能聽懂這些兒語或覺得有趣, 也用同樣使用兒語和寶寶說話, 這樣做就很可能拖延了孩子過渡到說完整話的階段。

家長不可重複說寶寶的錯誤發音, 雖然寶寶已經能用基本語言表達自己的要求,

Advertisiment
但有很多寶寶還存在很多如把“兔子”說成“兔紙”等發音不准的現象。 這是因為語言發育器官還未完善;聽覺和發音的調節能力很弱, 無法正確的分辨讀音, 還不能準確發音;不會運用發音器官的某些部位。 如在發“子”、“吃”的音時, 舌要向上, 呈勺狀, 有種懸空感, 但寶寶卻不會做這種動作, 只會發平舌音, 於是錯音就出來了。 父母在這樣的情況下一定不要學孩子發音, 而要用準確的發音和寶寶說話, 在長時間正確的語音指導下, 寶寶發音會逐漸準確。 有的家庭中語言環境複雜, 爸爸媽媽各有各的方言, 這會阻礙寶寶的語言發展, 結果是寶寶說話晚。

總結:家長錯誤的教學方式, 會阻礙了寶寶的語言發展。

Advertisiment
寶寶語言的發展具有階段性, 家長要充分掌握以上5點規律後, 才能給孩子的語言發展給予最恰當的幫助。 在最短的時間內, 練就寶寶巧嘴。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