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總是陪孩子玩耍不利於成長

孩子的獨立玩耍一方面簡化了父母的生活, 另一方面也為父母提供了幫助孩子發展寶貴的生活技能的機會。

孩子獨立玩耍時面臨的挑戰

大部分幼兒的父母感到最驚訝的事情之一是, 我們的孩子自己玩耍的時間微乎其微, 而我們同孩子一起玩耍又是那麼疲憊(這便是無計可施的成人為什麼求助於電視和錄影的原因之一)。 不管你為他買了多少新玩具, 孩子們總是覺得最理想的玩伴是父母。 以前, 雖然我的丈夫常常在星期六早晨裝作在跟孩子們一同玩耍, 但很快, 孩子們對這種“看爸爸能在沙發上躺多久”的遊戲流露出不滿。

Advertisiment
很多家長為了避免孩子們哼哼唧唧或者大發脾氣, 就向孩子妥協了, 然後繼續跟孩子玩。 我們這些有全職工作的父母可能會認為, 我們在家的時候有必要一直陪孩子玩耍, 某種程度上是為了彌補我們不在家的時候的缺失。 這種將重點放在“數量時間”而不是“品質時間”上的做法, 會誤導我們將一直陪孩子玩當成增進親子關係的一種方式。

為什麼總是陪孩子玩會有長期的危害?

可能你認為長時間陪孩子玩耍對孩子有好處, 但事實上, 這會讓你和孩子付出長期的代價。

干擾孩子自立能力的形成。 那些總是被父母和其他成人取悅的孩子, 沒有機會學習自娛自樂的重要技能。

Advertisiment
缺乏自立能力會導致孩子極度依賴其他人的幫助, 無論是完成一個字謎, 建一座積木房子, 還是畫一幅畫。 一次我丈夫花了好幾個下午陪著小兒子羅伯特畫畫, 結果他不想再自己畫畫了, 因為他覺得自己的畫不夠好, 於是他求助成人幫他畫畫。 因此, 一直陪孩子玩耍會干擾孩子掌握自娛自樂這種重要的人生技能。

干擾孩子創造力的發展。 孩子們需要創造出自己獨特的娛樂方式, 而那些經常被取悅的孩子則喪失了這種機會, 這會阻礙孩子與生俱來的創造力和探究能力的發展。 這種阻礙以一些很不起眼的方式表現出來, 通常不會引起人們的注意。 例如, 大人出於善意, 甚至會不由自主地在孩子玩耍時指手畫腳,

Advertisiment
建議孩子畫這個、搭那個, 給孩子示範如何“正確”地玩一個遊戲, 告訴孩子某個特殊的玩具該如何玩。 大人也很不明智地評價孩子不同的玩耍方式, 肯定某種玩法而否定其他的玩法, 比如, 我們也許會高度讚揚一個按照說明書搭建樂高汽車的孩子, 卻對一個創造自己樂高搭法的孩子表現出較少的熱情。 本著這一觀點, 研究者們指出, 上了學前班的孩子們(旨在學會具體的知識技能)比幼稚園的孩子們缺乏創造力, 或許是因為他們回應大人的指導, 而不是自己探索的緣故。

使父母筋疲力盡。 老實說, 家長的工作已經夠難的了, 洗衣、洗碗、吸塵, 我們不必給我們的“要做”清單上再加上“一天陪孩子玩幾小時”這一項了。

Advertisiment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