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年前, 我 79 歲的父親在醫院做了兩回背部手術, 那是我第一次看見他穿病號服的樣子。 家裡就我跟他兩個人——我母親 2006 年因癌症去世了——我開車載我爸去看醫生、去雜貨店。 我幫著他把老房子裡的東西清理好, 搬到了一間小點兒的、沒有臺階的公寓房裡。 我在一旁看著他在理療中痛苦掙扎。 父親現在已經完全康復了, 但這整個過程卻讓他變老了。 現在, 我們一起上街時, 我的步子會放慢一點點。 他遲到個 20 分鐘, 我就抓狂不已:是不是摔倒了, 是不是遇到車禍了?或者是他忘記我們的約會了?哦, 上帝呀,
Advertisiment
生我的時候, 我母親 42 歲, 父親 51 歲。 我在布魯克林念小學的時候只有我一個人是這樣——大多數的家長都比我父母年輕 10 甚至 20 歲。 我還記得當時我對父母這麼大的年紀非常不好意思, 還對老師和朋友謊報過他們的年齡。
但在今天, 許多城市裡受過教育的家長, 遇到像我這樣的父母連眼都不會眨一下。 我爸媽之所以生我晚,
Advertisiment
Advertisiment
在我父母這樣的年紀要小孩兒的人現在也依然不多見, 但女性生育第一胎的年齡卻是持續攀升。 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最近發現, 20 歲出頭的婦女的懷孕率從 2000 年到 2008 年有了顯著的下降, 而 30 歲以上婦女的懷孕率卻呈現攀升。 在過去 50 年的時間裡, 第一次做父母的平均年齡從 21 歲跳到了 25 歲, 接受過本科教育的女性生第一胎的年齡比 25 歲還要晚。
我母親要求均攤撫養義務的要求, 在我們這一代看來並不算高(雖然婦女最終還是會承擔大半的家務)。 對我們來說, 推遲當父母主要還是因為錢。 過去幾十年的經濟轉型(這兩年因經濟衰退而加劇), 已經讓 20% 的年輕人因財政問題而推遲結婚和生子的計畫。 這也難怪:據美國農業部統計,
Advertisiment
現在二十幾歲等著生孩子機會的人很多, 我也是其中一個。 如果我現在生個孩子, 孩子倒不會餓死——但我的記者生涯可能會。 我的男朋友是個自由製片人,
Advertisiment
關於這麼做值不值得, 我不需看遠, 只要回顧一下我的童年便足以得到肯定。 與年輕的家長們相比, 我的父母擁有更多的資源。 他們受過更多教育, 經濟上更穩定, 事業上更有成, 心緒上也更為放鬆。 他們彼此間的關係有著那種第二次婚姻的成熟感——透著一分恰到好處的實用主義的浪漫。 我的同齡人推遲生育計畫, 一部分是迫於形勢, 還有部分原因是我們放不下工作和享樂。 不過, 要推遲做父母, 看來不只要靠運氣——還可以用科學。
普林斯頓大學的教授安妮-瑪麗·斯勞特(Anne-Marie Slaughter)最近在《大西洋月刊》上發表了一篇文章,激起了廣泛的議論。斯勞特在文中討論婦女是否可以 “擁有一切”,並指出堅持晚生孩子到頭來可能會花更多的錢、人也會更累。那該怎麼辦呢? 斯勞特的方法是,儘量在 35 歲之前生孩子,或者 “把你的卵子凍起來,不管你結沒結婚”。怎麼樣,容易吧。等我們錢也有了,人也成熟了,那個時候再要孩子,又有何不可呢?
然而,這種邏輯在我擦洗我父親廚房牆上的一個血手印時轟然崩塌——他半夜裡一不小心摔倒了,就這麼硬生生的朝牆撞了上去,額頭把瓷磚都擊碎了。這讓我想起了以前,我常想要是母親早生我 10 年,我可以跟年輕的她一起度過怎樣的時光。當我朋友的父母還在念東念西、節假日裡給他們洗衣服,幫他們填寫醫療保單時,我在對我的父親做著同樣的事情。當我的朋友問他們的母親事情該怎麼辦時,我只能猜測我的母親在這種情況下會說些什麼。
誠然,我母親去世時只有 64 歲,遠遠低於美國人的平均壽命年齡。而且,儘管發生了上述種種事情,我的父親如今依然健朗;當著教授,每週讀幾本書,經常旅行。他有朋友,還有一個女朋友。研究表明,年紀大一些當父母可以讓你保持腦筋活絡,社交也更活躍(我的父親正是這樣)。在經濟上他也是很幸運的,他能夠雇一個人每週來幫他打掃一次公寓,需要時也能打車代步。他有長期的看護保險,這意味著屆時他可以請護工和他住一起來照顧飲食起居。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我算是一個擁有 79 歲父親的女兒能有的最好情況了。
但是,負擔不起所有這些的家庭該怎麼辦?那些到了 65 歲就退休賦閑的父母又將如何呢?
諷刺的是,當你在 45 歲時生孩子,你就相當於保證了你的孩子會比你懂事懂得更早,他必須懂事早。你的孩子也會比你少一些享受年輕時的自由,因為他們要更早的開始照顧你。家中有年邁的父親,我就不敢離開紐約,或是把手機關上個 3 天。我多想推倒一切,搬到一個遙遠的地方再重新開始,但我卻只能把這夢想拋開。哪怕我父親現在人壯得能參加奧運,我也不想讓我跟他在一起的最後 10 年彼此分隔數千公里遠。在十幾歲上沒了母親讓我悲痛斷腸,我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也都在我 25 歲前過世。(我父親的母親 19 歲時生的他,我父親直到 60 出頭才開始像我這樣照料他的母親。)
決定晚要、或是根本不要孩子,這是一回事。覺得你早要或是根本要不起孩子,這是另一回事。如果兒童保育服務不收費,而且很普及;如果老年護理既人性化,又易於操作;如果就業市場不那麼艱難,我想我會很願意在 27 歲時生一個孩子。
不過,至於現在什麼時候要孩子嘛,還得挑個適逢我卵巢功能還好、職業前景也不壞的時候,這可是夠人猜。我只希望我的孩子——不管我什麼時候把他們生下來——都會面對比我這幾種不是選擇的選擇更多更好的選擇。我們首先得要一個這樣的世界吧。
普林斯頓大學的教授安妮-瑪麗·斯勞特(Anne-Marie Slaughter)最近在《大西洋月刊》上發表了一篇文章,激起了廣泛的議論。斯勞特在文中討論婦女是否可以 “擁有一切”,並指出堅持晚生孩子到頭來可能會花更多的錢、人也會更累。那該怎麼辦呢? 斯勞特的方法是,儘量在 35 歲之前生孩子,或者 “把你的卵子凍起來,不管你結沒結婚”。怎麼樣,容易吧。等我們錢也有了,人也成熟了,那個時候再要孩子,又有何不可呢?
然而,這種邏輯在我擦洗我父親廚房牆上的一個血手印時轟然崩塌——他半夜裡一不小心摔倒了,就這麼硬生生的朝牆撞了上去,額頭把瓷磚都擊碎了。這讓我想起了以前,我常想要是母親早生我 10 年,我可以跟年輕的她一起度過怎樣的時光。當我朋友的父母還在念東念西、節假日裡給他們洗衣服,幫他們填寫醫療保單時,我在對我的父親做著同樣的事情。當我的朋友問他們的母親事情該怎麼辦時,我只能猜測我的母親在這種情況下會說些什麼。
誠然,我母親去世時只有 64 歲,遠遠低於美國人的平均壽命年齡。而且,儘管發生了上述種種事情,我的父親如今依然健朗;當著教授,每週讀幾本書,經常旅行。他有朋友,還有一個女朋友。研究表明,年紀大一些當父母可以讓你保持腦筋活絡,社交也更活躍(我的父親正是這樣)。在經濟上他也是很幸運的,他能夠雇一個人每週來幫他打掃一次公寓,需要時也能打車代步。他有長期的看護保險,這意味著屆時他可以請護工和他住一起來照顧飲食起居。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我算是一個擁有 79 歲父親的女兒能有的最好情況了。
但是,負擔不起所有這些的家庭該怎麼辦?那些到了 65 歲就退休賦閑的父母又將如何呢?
諷刺的是,當你在 45 歲時生孩子,你就相當於保證了你的孩子會比你懂事懂得更早,他必須懂事早。你的孩子也會比你少一些享受年輕時的自由,因為他們要更早的開始照顧你。家中有年邁的父親,我就不敢離開紐約,或是把手機關上個 3 天。我多想推倒一切,搬到一個遙遠的地方再重新開始,但我卻只能把這夢想拋開。哪怕我父親現在人壯得能參加奧運,我也不想讓我跟他在一起的最後 10 年彼此分隔數千公里遠。在十幾歲上沒了母親讓我悲痛斷腸,我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也都在我 25 歲前過世。(我父親的母親 19 歲時生的他,我父親直到 60 出頭才開始像我這樣照料他的母親。)
決定晚要、或是根本不要孩子,這是一回事。覺得你早要或是根本要不起孩子,這是另一回事。如果兒童保育服務不收費,而且很普及;如果老年護理既人性化,又易於操作;如果就業市場不那麼艱難,我想我會很願意在 27 歲時生一個孩子。
不過,至於現在什麼時候要孩子嘛,還得挑個適逢我卵巢功能還好、職業前景也不壞的時候,這可是夠人猜。我只希望我的孩子——不管我什麼時候把他們生下來——都會面對比我這幾種不是選擇的選擇更多更好的選擇。我們首先得要一個這樣的世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