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美國孩子的家務訓練手冊

養生之道網導讀:

近年來, 教育部和學校也鼓勵開展家政、烹飪、手工、園藝和勞動方面的家庭作業, 我為這種重新重視勞動的傾向喝彩。

Advertisiment

作者:南橋(在美國高校從事課程設計和評估工作)

當今社會, 兒童四體不勤、五穀不分乃是普遍現象。 不從事任何勞動的孩子, 長大以後缺乏自立精神、自理能力, 影響以後的工作和家庭關係, 甚至會有人身安全方面的危險。

這些年, 學生(尤其是女生), 家長只顧頭腦開發, 對身體根本無所謂, 甚至認為任何涉及體力的事情, 包括家務, 完全都是父母、孩子以後的配偶、保姆做的。 和小腳婦人時代一樣, 純粹是以弱為美了。

近年來, 教育部和學校也鼓勵開展家政、烹飪、手工、園藝和勞動方面的家庭作業, 我為這種重新重視勞動的傾向喝彩, 但我覺得, 這種教育不應該由學校負責, 家長不配合, 態度不端正, 好逸惡勞、以懶惰為榮,

Advertisiment
孩子做什麼作業都是枉然。

▋美國

中產家長眼中的家務訓練方法

在美國, 很多家教良好的人家, 會在孩子不同年齡段, 進行與年齡相稱的嚴厲的家務訓練。 我曾就“你讓孩子做家務嗎?如何獎懲?”的問題, 在Facebook上隨機調查了一下我的朋友和同事—— 他們多為受過良好教育的中產家庭。 我發覺, 幾乎所有家庭都有鼓勵孩子做家務的辦法。 例如:

Jon(社會學教授):

孩子必須在家完成打掃衛生, 將垃圾拿出等任務。 如果沒有完成, 我的辦法是taking privileges away(下文會再解釋)

Martha(小學老師)

:我們每週讓他們做家務, 並給一些零花錢。 如果沒有及時完成, 我會不讓其玩遊戲, 拿走其手機等。

Trey(英文系教授):

我的孩子還小, 還沒有到這地步, 但是有一本書, 叫《別打死那條狗》(Don’t Shoot the Dog),
Advertisiment
就是告訴我們如何使用行為心理學的方法, 去解決這類問題。

Leah(小學圖書館員):

你得看什麼方法對你的孩子管用。 我的辦法是告訴他們,

等他們完成了某某工作, 大家才可以去做他們喜歡的某些事,

如去游泳, 逛商店等, 這會激勵他們的參與, 家長也開心。

Cherisse(心理學系教授):

我一般不為家務給零花錢, 但是我丈夫有時候會。 我通常給他們一個時間範圍, 讓其完成某件事, 如果不能完成, 則不讓其參與下一個活動(比如和朋友出去玩耍)。

我會把家務的清單明確地列出來, 比如房間的收拾、吸塵、衛生間清潔等。 我有時間的明確規定, 比如是每一週一次還是兩週一次, 等

Fran(建築師):

我媽媽過去給錢讓我們收拾房子, 每個房間明碼標價。
Advertisiment
她給的“工資”不錯, 不過她也檢查我們的工作品質。 她有一個家務的帳本。 我做了事會登記上去。 等我要錢的時候, 我會從上面去取。 不過我們自己的房間收拾, 洗自己的衣服, 她是不付錢的。 我們每週輪流一天做飯。

Jeanene(聖經教授):

我告訴孩子, 讓他們給家裡做一些事情, 是對他們生活技能的一項訓練, 不是為了懲罰, 也不是為了自己偷懶。

另外我反對通過嘮叨的方法來讓孩子做事, 而是設法讓其嘗到品嘗自己勞動成果的樂趣。 比如我問孩子們他們分別喜歡吃什麼餡餅, 比如大女兒說喜歡吃蘋果餡餅, 我就讓她學著做, 這樣她自己學會了就不用求人。

我設法讓每個孩子都有一定的自主權, 讓他們感覺這件事他們有控制權。

Advertisiment
比如我讓他們每週都清潔自己的房間, 徹底清潔一次, 符合我的標準, 但是哪一天清潔, 還是每一天都清潔, 則由他們做主, 我不細問。

有張有弛, 每週有“不做家務日”

很多家庭還列出表格, 明確要求。 如下是我按照Creative Commons協議從網上找到的家務表格例子:

下面此表是有勞有逸的好例子,比如星期天是“安息日”,這位家長規定“不做家務,不看電視,這是我們侍奉上帝,和家人在一起的時間”:

讓孩子樂意做家務的N種方法

總結下來,這些家庭讓孩子做家務的方法包括:

一、給孩子建一個勞動帳戶。

用家務換零花錢的辦法,並不像有些人想像的那樣完全不可取,關鍵還是看家長怎麼引導。比如我上面說的一些朋友,

基本上孩子必須做的事情(保持自己房間整潔),就不給零花錢。而一些特殊項目,比如洗窗戶,或是家裡

公共場所”

的清潔,便與零花錢掛鉤。

另外,如Fran說的那樣,要想借家務換零錢的辦法來鼓勵勞動意識,最好不要讓孩子要錢的時候才找你要家務,而是設立一個帳戶,形成一定的延緩效應,這對於理財的訓練更好。

斯坦福大學曾做過一著名的棉花糖實驗:小孩可以立刻拿棉花糖,但是如果願意等上一會兒(比如十五分鐘),實驗者會給更多的棉花糖,或是其他的獎勵。結果跟蹤研究發現,願意等待的孩子,日後無論成績還是其他方面的人生成效,都遠遠勝過當初不願意等待的孩子。

建立帳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培養小孩的延緩滿足的習慣。

二、善用正向鞏固和反向鞏固。

有些家庭在行為和結果之間建立關聯,借此鼓勵小孩從事家務活動。比如Leah說的做完了家務才可以去逛商場、游泳,Cherisse說的完成了家務才可以和朋友去玩,屬於行為主義說的正向鞏固。

而Jon的做法是,孩子不完成某事,就take privileges away,所謂privilege,就是孩子享受的一些並非其權利的東西,比如玩遊戲等,如果孩子表現不好,那就沒收這些優待。這叫反向鞏固,也可以塑造孩子熱愛勞動的行為。

三、做家務是“

照顧家人”

,而不是“

差事負擔”

2015年,布朗大學的一份簡報中指出,美國現在越來越多的大人,回到家裡感覺道的壓力負擔遠超過工作場所——家務的分擔,是很多成人的壓力源,也是很多矛盾的觸發點。目前,關於家務的一切,有著太多負面的內涵。簡報強調,我們得向家務尋找其正面內涵。家長的側重點,

理應把家務勞動,向著

照顧家人”

的方向去引導,而不僅僅視其為差事和負擔

換言之,讓孩子做家務,是讓其有意識地去照顧自己,也通過分擔家人的家務,關心、照顧他們。

這是儘量去利用孩子人性優點來做事,強化他們內心激勵。按照這種思路,應該在孩子完成家務之後,感謝、鼓勵他們對父母、兄弟姐妹的關心和照料。“謝謝你幫媽媽完成了這事!”“你的地拖得好乾淨!”

千萬不要在孩子完成某件事之後,吹毛求疵,說這不好那不好,這會形成一種精神懲罰,讓孩子認為不作為可能還簡單一些。

另外一種內在激勵,是

儘量一家人一起完成家務,甚至在做家務的時候打開音樂,讓其變成非常快樂的家庭活動

現在孩子學習負擔都很重,再讓他們做家務,會不會增加其負擔呢?如果父母處理得當,適當的勞動,會讓孩子緊張的大腦得到調劑,做做家務出出汗,身體得到鍛煉,是他們當下可以獲益的。

至於遠期收益則更不勝枚舉。今年三月,《華爾街日報》上有文章指出,讓孩子做家務,對於其學習、情感甚至職業發展都大有裨益。家務勞動,尤其是

一些複雜家務上,比如烹飪,可開發兒童的一些身體協調能力,強化他們的觀察能力,激發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意。

家務也可以拉近我們和家人之間的關係,這已經是目前學界的共識。這麼好的訓練,家長理應趨之若鶩才是,何勞政府部門來接手?

下面此表是有勞有逸的好例子,比如星期天是“安息日”,這位家長規定“不做家務,不看電視,這是我們侍奉上帝,和家人在一起的時間”:

讓孩子樂意做家務的N種方法

總結下來,這些家庭讓孩子做家務的方法包括:

一、給孩子建一個勞動帳戶。

用家務換零花錢的辦法,並不像有些人想像的那樣完全不可取,關鍵還是看家長怎麼引導。比如我上面說的一些朋友,

基本上孩子必須做的事情(保持自己房間整潔),就不給零花錢。而一些特殊項目,比如洗窗戶,或是家裡

公共場所”

的清潔,便與零花錢掛鉤。

另外,如Fran說的那樣,要想借家務換零錢的辦法來鼓勵勞動意識,最好不要讓孩子要錢的時候才找你要家務,而是設立一個帳戶,形成一定的延緩效應,這對於理財的訓練更好。

斯坦福大學曾做過一著名的棉花糖實驗:小孩可以立刻拿棉花糖,但是如果願意等上一會兒(比如十五分鐘),實驗者會給更多的棉花糖,或是其他的獎勵。結果跟蹤研究發現,願意等待的孩子,日後無論成績還是其他方面的人生成效,都遠遠勝過當初不願意等待的孩子。

建立帳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培養小孩的延緩滿足的習慣。

二、善用正向鞏固和反向鞏固。

有些家庭在行為和結果之間建立關聯,借此鼓勵小孩從事家務活動。比如Leah說的做完了家務才可以去逛商場、游泳,Cherisse說的完成了家務才可以和朋友去玩,屬於行為主義說的正向鞏固。

而Jon的做法是,孩子不完成某事,就take privileges away,所謂privilege,就是孩子享受的一些並非其權利的東西,比如玩遊戲等,如果孩子表現不好,那就沒收這些優待。這叫反向鞏固,也可以塑造孩子熱愛勞動的行為。

三、做家務是“

照顧家人”

,而不是“

差事負擔”

2015年,布朗大學的一份簡報中指出,美國現在越來越多的大人,回到家裡感覺道的壓力負擔遠超過工作場所——家務的分擔,是很多成人的壓力源,也是很多矛盾的觸發點。目前,關於家務的一切,有著太多負面的內涵。簡報強調,我們得向家務尋找其正面內涵。家長的側重點,

理應把家務勞動,向著

照顧家人”

的方向去引導,而不僅僅視其為差事和負擔

換言之,讓孩子做家務,是讓其有意識地去照顧自己,也通過分擔家人的家務,關心、照顧他們。

這是儘量去利用孩子人性優點來做事,強化他們內心激勵。按照這種思路,應該在孩子完成家務之後,感謝、鼓勵他們對父母、兄弟姐妹的關心和照料。“謝謝你幫媽媽完成了這事!”“你的地拖得好乾淨!”

千萬不要在孩子完成某件事之後,吹毛求疵,說這不好那不好,這會形成一種精神懲罰,讓孩子認為不作為可能還簡單一些。

另外一種內在激勵,是

儘量一家人一起完成家務,甚至在做家務的時候打開音樂,讓其變成非常快樂的家庭活動

現在孩子學習負擔都很重,再讓他們做家務,會不會增加其負擔呢?如果父母處理得當,適當的勞動,會讓孩子緊張的大腦得到調劑,做做家務出出汗,身體得到鍛煉,是他們當下可以獲益的。

至於遠期收益則更不勝枚舉。今年三月,《華爾街日報》上有文章指出,讓孩子做家務,對於其學習、情感甚至職業發展都大有裨益。家務勞動,尤其是

一些複雜家務上,比如烹飪,可開發兒童的一些身體協調能力,強化他們的觀察能力,激發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意。

家務也可以拉近我們和家人之間的關係,這已經是目前學界的共識。這麼好的訓練,家長理應趨之若鶩才是,何勞政府部門來接手?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