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美必須依賴人類社會而存在

萬物有美醜之分, 但是美醜如何分呢?對於美醜的評價並不是來自物的本來屬性, 是以人類的判斷為標準的。

動物基於性本能的展示其種屬特徵的行為, 同人類的審美活動, 有著本質的區別。 創造美、欣賞美, 只能是人類所獨有的一種社會性的實踐活動。

總之, 美必須依賴人類社會而存在。 在人類出現以前, 宇宙太空的萬事萬物, 無所謂美, 也無所謂醜, 猶如無所謂真、無所謂假, 無所謂善、無所謂惡一樣。 儘管那個時候, 日月星辰, 花草蟲魚都早已存在, 並按照自身的規律發展著、變化著, 但那不過是一些純粹的自然的存在物而已,

Advertisiment
還未取得美所必須具備的社會屬性。 事物的美同真、善一樣, 都是客觀的。 美離不開人, 離不開人類社會, 否則, 它就會失去自己賴以存在的社會依據。 所以, 美是客觀的、是社會的。 當然, 美必須以事物的自然屬性作為物質基礎, 但美之所以為美, 關鍵還在於這些自然屬性同人類社會生活的聯繫, 因此我們說, 美是一種社會現象, 是社會歷史發展的產物, 它必然受到人類社會生活的制約, 只有隨著社會歷史的不斷發展, 美也才能不斷豐富和發展起來。 不同的人對於同意事物的美醜有不同的看法, 但是主流審美觀是一致的。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