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羞恥小情緒來襲 媽媽莫驚奇

在孩子快三歲的時候, 一種新的情緒適時到來:羞恥感。 和短時間的盲目憤怒、尿褲子時的快感一樣, 羞恥感也是幼兒會遇到的強烈情緒之一。 沒有羞恥感, 家長們就不能有效地管教孩子。 當孩子兩歲時, 轉移孩子的注意力這種方法不再有效, 孩子們變得非常聰明, 不會再經常上當, 除非你是一個訓練有素的魔術師。 規勸似乎是可行的辦法, 但孩子們的語言水準還沒有達到可以在修辭上進行辯論的程度。

羞恥感的出現可以幫助孩子們控制自己的衝動。 在孩子們逐漸增強的道德意識和自覺意識的共同作用下,

Advertisiment
孩子們逐漸能夠理解什麼是困窘, 更重要的是, 孩子們能夠理解困窘的原因和影響, 因此羞恥感在孩子年幼的時候不起作用, 現在卻能。 在羞恥感出現之前, 要和一個還未學步的孩子議論“要長成大姑娘, 和表哥表姐比賽輸了後不應該大哭大嚷”是毫無意義的, 因為孩子對什麼是困窘的行為毫不在乎:“這是比賽。 我想贏, 你應該讓我。 ”一旦孩子能夠感覺和認識困窘, 也就意味著她想長大, 想和同自己競爭的大孩子們一樣, 在比賽中盡全力奔跑, 去享受如風般奔跑後結束比賽所帶來的單純的喜悅感。

但和成長中上帝賜予的其他“恩賜”一樣, 羞恥感也需要被適度地激起。 孩子們的羞恥感不盡相同, 容易過度或者是不足。

Advertisiment
我們的四個孩子中年紀最小的是兒子J.D, 他聰明可愛但很淘氣, 現在, 他非常容易感到羞恥。 許多行為學家並不會對此感到驚訝, 相對來說, 男孩們在自己的自主權、體格或能力沒有得到充分尊重的情況下更容易有羞恥感。

作為J.D.的母親, 瑪莎時常評價說他的頭髮全都豎起來或者他的衣服髒了, 即使在他們要出門去“體面”的地方時也是如此。 瑪莎希望羞恥感能讓他梳梳頭發, 或者是主動換一下衣服。 但事與願違, 這只引來了J.D的大聲叫喊:“媽媽, 我沒有既滿意又合適的衣服”(當然這不是真的), “媽媽, 我不和你出去了, 因為你讓我很尷尬”。 不要嘗試去告訴他簡單的解決方法, 因為他不會聽。 現在大家快遲到了,

Advertisiment
而瑪莎和J.D也陷在沒完沒了的爭執中:J.D.看起來是否整潔?

作為J.D的父親, 凱爾明白瑪莎已經不小心傷害了J.D.脆弱的男性自尊, 凱爾因此以一句強調J.D.自主權的評論介入了:“為什麼不繼續穿著你身上的衣服呢?我們多帶一件衣服, 以防你看到其他孩子後改變心意(通常他會改變心意把衣服換掉)。 ”J.D.接受了這個方案(或者是接受了這個方案給他的面子), 看了他的母親一眼, 然後走了, 而這時瑪莎和凱爾也會悄悄地相視而笑。

羞恥感效應證明了母親“錯誤行為會導致關係後果”這一觀點, 也證明了父親“錯誤行為會導致現實後果”這一觀點。 對大部分孩子, 羞恥感會高效地完成它的任務而不需要父母過多的説明。 因此, 我們應該為羞恥感的出現感到高興,

Advertisiment
但不要讓羞恥感成為管教孩子的“主角”, 因為當孩子的情緒漸漸平穩後, 羞恥感也就不大起作用了。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