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義大利早期教育創意育兒法

寶貝透過生活形成自我

Anna說:“7歲前的孩子並非靠頭腦來理解, 而是透過生活來形成自我, 這其中非常重要的是模仿。 孩子將自己接受到的印象全部吸收後, 從中挑出讓自己感動的部分, 再加以模仿, 形成自我的表現, 這樣的自我表現, 在自由創意遊戲中, 能很輕易地發現。 ”

在華德福幼稚園, 老師每天至少會帶著孩子們做兩次戶外和室內的自由創作遊戲。 孩子們可以自由地選擇他想要的玩具、他想要建造的空間, 進行各種遊戲。 在這個過程中, 老師並不介入, 讓孩子發揮自己的想像力與創造力, 完全將主導權交還給孩子。

Advertisiment

發揮故事的魅力

夫婦倆喜歡給女兒們講故事, 她會依年齡、季節或者女兒們的狀況, 選擇不同主題的故事。

Anna講的故事內容多以古老的童話故事、或是神話寓言故事為主, 同一個故事每天重複地講一個星期, 有時候也重複到三個星期, 女兒們最喜歡重複地聽自己喜愛的故事。 故事也可以用小小布偶戲來展示, 說故事時, Anna會先點上蠟燭, 並將事先熟記的故事用平常的語氣說出。 她並不刻意地變化聲調或戲劇性地誇張, 目的是為了讓女兒們從敘述的故事中, 發揮自我想像與創造。

講童話故事不僅濃縮歷史, 而且幫助和引導女兒們的心走過人類的發展史。 在這些發展過程中, 人類遇見困難、驚險、患難,

Advertisiment
這讓寶貝們懂得善良的心、勇敢的行為, 以及智慧的思想可以幫助挑戰困難、跨越困難。 童話故事使女兒們對看不見的世界產生崇敬、熱愛的情感, 並幫助他們走過害個白、驚嚇與困難, 在聆聽故事的時候, 也是對想像力的發展和注意力的培養。 通過聆聽美好的、描述性的語言, 培養女兒們的語言能力和文學感受能力。

Anna為女兒們準備的玩具基本都是顏色鮮豔又簡單的紗巾, 柔較的布偶, 這些物品觸摸起來柔軟溫暖, 給人以生命感。

Anna常常以桌子為舞臺, 鋪上棉布或絲巾等天然的布料, 再利用石頭、貝殼、木頭搭製成不同的場景, 並將布偶懸掛於後方的木架上。 開始前和完成後, Anna會拿起一塊很大的白色絲綢將整個桌面蓋起來。

Advertisiment
等女兒們進入房間並安靜後, Anna會用五音琴作為開場, 再將絲布掀開, 進入布偶戲。 對女兒們來說, 布偶戲呈現一個更為真實且立體的空間, 與觀看電視所呈現的平面、冷硬的感覺是不同的, 布偶戲會給寶貝帶來溫暖且有生命的感覺。

感受色彩的真諦

夫婦倆認為在幼兒期, 室貝的世界是整體且不分內外的, 寶貝們不只是感受色彩, 更能察覺到色彩內在的特質。

Anna為女兒們選擇圖書都是一些色彩溫和, 線條朦朧的畫面, 給寶貝以舒適的美感。 在華德福幼稚園裡, 則特別強調讓孩子有純色彩經驗的水彩畫, 老師並不詢問幼兒畫了什麼、畫的是什麼意思, 只讓孩子通過畫紙與水的渲染及色彩所產生的重疊或流動,

Advertisiment
來調和自己的心靈。 華德福教育認為畫畫的重要功能之一是表現幼兒自己內在的感覺。

有意義的餐前儀式

夫婦倆覺得對於7歲以前的寶貝而言, 最重要的是奠定健康的身體基礎, 然後在情感方面培養一顆“感謝的心”。

華德福教育的創始人史代納曾說:“人為了使自己更為富足, 便從外在環境取用各種東西加入自己的生活中。 倘若不能對由外而來的東西心懷感謝、尊敬, 便無法真正使外來的東西內化為自己的。 ”因此, 用餐時間就顯得特別重要, 就仿佛是一種儀式般, 優美而隆重的用餐。

小女兒Gaia每週要在幼稚園參加兩次烹飪活動, 小朋友們與老師一同動手製作簡單的食物。 在製作的時候, Gaia感受到食物的變化, 手腕和手指小群肌肉得到練習,

Advertisiment
同時還掌握了器具的使用方法。 完成後的成就感, 讓Gaia充分體驗到如何將想像和計畫轉為現實。 而做烹飪活動的食物原料則是班級中每個小朋友的家長輪流值班去市場購買的有機食物。

在家庭中, Anna也營造出華德福教育的氛圍。 在她看來, 7歲前的寶貝, 最重要的是奠定健康的身體基礎, 然後在情感方面培養一顆“感謝的心”。 Anna每次用餐和用點心前, 都要和女兒們一起朗誦祝福詞, 用餐和點心後, 朗誦感恩詞。 食物也都是儘量用天然有機的食品, 不用精緻、現成的食品。 她教導女兒們對食物的感謝及喜悅, 唯有如此女兒們才能將食物的養分充分吸收。

懂得愛和珍惜

孕育生命的手工製作, 讓寶貝在製作過程中懂得了如何去愛, 在完成時懂得了如何去珍惜。

Anna還展示了大女兒Carola製作的編織娃娃。幾年前,Anna一家人曾經在巴西生活了一段時間,女兒製作的編制娃娃是用棕色線條編制而成的,代表著巴西人深色的皮膚。大女兒Carola很喜愛這樣的活動,經常自己製作袋子、娃娃等手工品。夫婦倆除了想讓孩子懂得愛和珍惜外,還想讓她明白,每個經自己縫製出來的作品,都是獨一無二的,如同自己主宰著力量,孕育出另一個新生命。

Anna和丈夫選擇的居家地點是一片長著小森林,有花有草的綠色環境。她認為讓女兒們直接參與簡單的農業勞作。種花,照料小動物可以加強她們對自然的認識。

她教育女兒們用特別的方式對待樹木、動物、河流、蝴蝶等一切自然的東西,就像我們小心對待朋友那樣來熱愛自然,熱愛動物、樹林、花草和昆蟲等。當這種愛增強並最終植根於人類之中,就會形成一種相互同情相互依賴的情感和責任感。基於這種情感和責任感的支配,女兒們長大後才會對工作、對自然、對人類本身萌生自然之愛和積極關懷,也只有跟自然融合為一體,人才能找到生命存在的意義。

在完成時懂得了如何去珍惜。

Anna還展示了大女兒Carola製作的編織娃娃。幾年前,Anna一家人曾經在巴西生活了一段時間,女兒製作的編制娃娃是用棕色線條編制而成的,代表著巴西人深色的皮膚。大女兒Carola很喜愛這樣的活動,經常自己製作袋子、娃娃等手工品。夫婦倆除了想讓孩子懂得愛和珍惜外,還想讓她明白,每個經自己縫製出來的作品,都是獨一無二的,如同自己主宰著力量,孕育出另一個新生命。

Anna和丈夫選擇的居家地點是一片長著小森林,有花有草的綠色環境。她認為讓女兒們直接參與簡單的農業勞作。種花,照料小動物可以加強她們對自然的認識。

她教育女兒們用特別的方式對待樹木、動物、河流、蝴蝶等一切自然的東西,就像我們小心對待朋友那樣來熱愛自然,熱愛動物、樹林、花草和昆蟲等。當這種愛增強並最終植根於人類之中,就會形成一種相互同情相互依賴的情感和責任感。基於這種情感和責任感的支配,女兒們長大後才會對工作、對自然、對人類本身萌生自然之愛和積極關懷,也只有跟自然融合為一體,人才能找到生命存在的意義。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