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義無反顧的成語故事

1 義無反顧的故事

西漢的時候有一位辭賦家, 叫司馬相如。 他自幼好學, 會擊劍, 會撫琴, 但他最擅長的還是寫詩寫賦, 他寫的《子虛賦》、《上林賦》等都在當時流傳一時, 是一個滿腹詩書的風流才子。 因此漢武帝很賞識他, 把他留在自己的身邊做官。 西元前130年, 漢武帝派大臣唐蒙去修治“西南夷道”。

因為唐蒙徵用大量民工, 又殺了當地部落的首領, 引起了當地巴蜀人民的不安, 以至於發生了騷亂。 漢武帝接到這個消息後, 決定讓司馬相如去責備唐蒙, 並讓他寫一篇文告, 以安撫當地的百姓。

於是, 司馬相如寫下了《諭巴蜀檄》。

Advertisiment
在這篇文告裡, 他說明調集民工、士兵修築道路是應該的, 但是驚擾了當地父老鄉親並不是陛下的本意。 有人不曉得國家的法令制度, 驚恐逃亡是不對的。 士兵作戰的時候, 應該迎著刀劍而上, 寧可戰死也不能轉過腳跟逃跑。

你們也應該從長計議, 急國家之難。 經過深入的溝通, 雙方最終化解了矛盾, 民心迅速地安定下來, 修路工程又順利地進行了。 漢武帝非常高興, 提拔司馬相如做了中郎將。

後來人們就用“義無反顧”這一成語來形容幹事情時, 從道義出發, 為了正義的目的而勇往直前, 不能猶豫。 義, 道義;反顧, 向後看。

2 義無反顧的材料

【注音】yì wú fǎn gù

【出處】漢·司馬相如《喻巴蜀檄》:“觸白刃, 冒流矢, 義不反顧, 計不旋踵。 ”

【解釋】義:道義;反顧:向後看。

Advertisiment
從道義上只有勇往直前, 不能猶豫回顧。

【用法】含褒義。 一般作謂語、定語、狀語。

【近義詞】勇往直前 破釜沉舟

【反義詞】畏首畏尾 畏縮不前

【年代】古代

【例句】愛國青年毅然放下書本;~地奔赴抗日救亡前線。

3 義無反顧的點評

義無反顧與破釜沉舟有別, 義無反顧多形容人的精神、行為;不能與能願動詞配合運用。 “破釜沉舟”多指意志;語意較重;可與“能夠”、“應該”、“必須”等能願動詞配合運用。 這個故事也告訴我們, 人要向前看。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