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一個父母都愛說:奶奶只會寵壞孫子。 其實這種說法是錯誤的。 ”俄羅斯科學院心理學研究所科研人員塔季揚娜?季霍米羅娃如是說。
她先在莫斯科市內一家私立學校進行研究, 從一年級和二年級共抽取30名學生, 對他們的創造能力和智力進行了測試, 所取得的結果使她大吃一驚。
結果表明:凡是由奶奶帶大的孩子, 其創造潛力要高出40%!也就是說, 他們的思維方式比同齡人更奇特, 遇事容易得出別出心裁的解決辦法, 更容易得出新的解決途徑, 而這些正是天才們所具備的特點。
不過潛力歸潛力,
Advertisiment
這兩個結果都還需要作進一步驗證。 說不定在學生都來自收入不高家庭的一般學校里情況又有所不同?為了探索真理, 季霍米羅娃又到市郊去隨便找了一所中學進行調查。
參加這次試驗的有180名三年級和四年級的學生, 還有他們的奶奶和父母。 結果又如何呢?奶奶照看大的那些孩子就創造能力又一次高出同齡人28%。 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這些退休老人是怎樣賦予孫子們天賦的呢?
“縱容”出創造力
塔季揚娜?季霍米羅娃認為這是教育方法問題。
Advertisiment
就算這樣吧, 那智力高低又算是怎么回事呢?難道奶奶們真的使孫子的智力變低下了?謝天謝地, 絕不是這么回事。 在莫斯科郊外的這所中學里, 由“奶奶”和“父母”所大的孩子都表現出相當的智力水平。 可有意思的是, 心理學家得出結論:一個平平常常的奶奶所堅持的“軟性”教育法對智力無補, 但在父母的調教下智力卻相當“發達”。 他們的嚴要求,
Advertisiment
只是不能矯枉過正。 因為最好的教育方法也都有它們的兩面性, 一方面能提高智力,
Advertisiment
別強迫奶奶改變帶孩子的態度
所以說, 孩子盡管放心大膽地交給奶奶去看管, 就由他們去溺愛好了, 這讓孩子在受到父母粗暴對待的同時也能找到些許平衡。 可如果家里要沒有奶奶呢?那就只有自己也當當奶奶, 有時候也用用“軟性”教育方法。 至于那些認為奶奶的“放任自流”完全毀了孩子的父母, 建議他們盡管忙也別不管孩子的教育。
可以讓他們參加一些小組的活動, 給他們買一些一定得看的書, 為他們想出一些應盡的義務, 帶他們到博物館去走走。 季霍米羅娃還警告說:完全沒有必要去改變奶奶對孫子的態度, 因為正是她們在對孩子的天賦施加51%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