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讓孩子刷好牙, 準備上床睡覺, duang!奶奶偷偷塞過來一塊巧克力;規定孩子不能看太多動畫片以免影響學習, 爺爺卻悄悄地“煽風點火”, 讓孩子玩兒去;想讓孩子自己動手做家務, 培養好習慣, 外婆卻一把挪過去, 說這麼小的孩子哪能做這些……
你家是否也有這樣愛“唱反調”的老人?面對這種情況, 看蜜友都是如何應對的。
Botianyu:積極溝通, 有效學習
教師 兒子7歲
老人帶孩子, 難免會出現問題。 我覺得要多一些溝通和交流, 只有統一了教育思想, 才能更好地教育孩子, 避免引發更多的問題。
還要多學習專家的教育經驗,
Advertisiment
梓睿媽咪:適當妥協, 堅持原則
全職媽媽 寶寶2歲
老人寵愛孩子, 可以說是一種本能, 這也能理解, 但是, 原則性的問題, 我不會妥協, 因為這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教閨女看書的時候, 爺爺奶奶把她叫去看電視, 看就看會, 哪個孩子不喜歡看動畫片?但是, 如果公婆帶著孩子去鄰居家玩, 走的時候孩子非要人家的玩具,
Advertisiment
教育孩子要有底線與原則, 當發現公婆教育孩子的方法不恰當時, 我會跟他們講講自己身邊或者網路上的一些經驗教訓, 他們聽了就會意識到問題所在。
童謠媽:包容理解, 以身作則
全職媽媽 大女兒6歲 小女兒2歲
桐的外婆愛乾淨講衛生, 記得桐1歲多的時候不好好吃飯, 用手抓得滿地都是, 外婆就不高興了, 一邊收拾一邊教育孩子……雖然不贊同外婆的一些育兒方法, 但是我明白, 外婆對孩子的愛是真心的, 她一輩子都是這麼過來的, 不能硬性要求她改變。 通常我都用事實說話, 用自己的育兒方式做給外婆看, 只要是對孩子好的, 我想, 經過一段時間,
Advertisiment
MH2013:堅定立場, 嚴肅對待
辦公室職員 兒子2歲半
老人溺愛孩子是常見的事, 但在我們家, 教育孩子方面婆婆倒不會太阻攔, 畢竟我不是無緣無故挑孩子的毛病, 而是要讓孩子明白什麼能做, 什麼不能做。 即便有時候婆婆也會說, 孩子這麼小你說他有什麼用, 我也會很嚴肅地告訴婆婆, 正因為孩子小我才更要督促他、引導他, 有些事情是不能做的, 如果你做了就要自己承擔後果。 看我堅持自己的立場, 婆婆也就不會說什麼了, 我希望婆婆和孩子都能明白我這麼做是為了孩子好。
老人教育孩子“唱反調”, 我有切身體會。 女兒今年4歲半了, 每一次帶她去奶奶家,
Advertisiment
如果你也周旋于老人與孩子之間, 為這個問題感到糾結、不知所措, 不妨試試以下三點:
理解老人行為背後的原因, “對症下藥”奶奶偷偷地給孩子吃糖果, 或許只是想滿足孩子小小的心願, 讓孩子覺得自己是個好奶奶;爺爺“違背”媽媽的規定, 為孩子解除“不准看電視超過1小時”的禁令, 可能只是覺得孩子就應該自由、快樂地成長……當我們弄明白他們真實的心理需求時,
Advertisiment
經常在寶寶面前誇讚奶奶, 為奶奶和寶寶預留出一些獨處的“秘密時光”, 把獎勵孩子糖果的機會留給奶奶, 讓寶寶愛上奶奶的一道拿手好菜……其實, 奶奶需要的只是享受一下孩子對她的喜愛。
全家人一起制定規則, 先寫作業還是先看電視, 作業完成的品質評估標準和獎勵政策, 爺爺和孫子都要參與, 而且要互相監督, 不能違反規則!這樣爺爺也許能夠理解媽媽的良苦用心, 並且更好地配合;
明確家庭中每一名成員的角色
如果第一點不能幫助我們輕鬆解決和老人之間的“反調”, 那就需要明確邊界, 建立“底線”了, 這個底線就是——孩子的養育是父母的責任。
實際上,“反調”的出現往往並不只是老人單方面的“越界”,獨生子女一代的父母從自身就沒有清晰地意識到與自己原生家庭的“分離”。與老人單獨相處時,我們可以暫時退行到孩子的角色,順從著父母;而當面臨孩子的養育問題時,我們是成年且獨立的父母,履行著父母的職責,當老人過度干涉孩子的教育時,我們一定要選擇最適合孩子的教育決策,而且這個決策不能被老人的態度左右。
多些讚美,靈活消除“反調”
心理學研究表明,讚美一個行為能夠增加這個行為發生的頻次,這個被我們成為“正強化”,而當我們強化了一個好的行為之後,“反調”也就自然消除了。比如我總是不厭其煩地誇讚婆婆做的飯菜特別可口,女兒非常喜歡吃,久而久之,婆婆就會因為想讓孩子多吃一些飯菜,而減少了餐前給她吃零食的這個“反調”。因此無論是對待老人還是教育孩子,不停地說“這個不對”“那個不行”並不能有效地幫助他們建立好的行為習慣,而要找到靈活的方法,這樣既能讓好習慣越來越多,而且家庭氛圍也會越來越和諧。
實際上,“反調”的出現往往並不只是老人單方面的“越界”,獨生子女一代的父母從自身就沒有清晰地意識到與自己原生家庭的“分離”。與老人單獨相處時,我們可以暫時退行到孩子的角色,順從著父母;而當面臨孩子的養育問題時,我們是成年且獨立的父母,履行著父母的職責,當老人過度干涉孩子的教育時,我們一定要選擇最適合孩子的教育決策,而且這個決策不能被老人的態度左右。
多些讚美,靈活消除“反調”
心理學研究表明,讚美一個行為能夠增加這個行為發生的頻次,這個被我們成為“正強化”,而當我們強化了一個好的行為之後,“反調”也就自然消除了。比如我總是不厭其煩地誇讚婆婆做的飯菜特別可口,女兒非常喜歡吃,久而久之,婆婆就會因為想讓孩子多吃一些飯菜,而減少了餐前給她吃零食的這個“反調”。因此無論是對待老人還是教育孩子,不停地說“這個不對”“那個不行”並不能有效地幫助他們建立好的行為習慣,而要找到靈活的方法,這樣既能讓好習慣越來越多,而且家庭氛圍也會越來越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