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兒子緯緯今年5歲了, 上中班, 我和他爸爸都在外企工作, 每天下班後經常要加班, 根本沒有時間照顧孩子。 從出生到現在, 緯緯都是由爺爺奶奶帶著, 老人很寵孩子, 緯緯在家裡想幹嘛就幹嘛, 非常任性。 每次我們批評孩子, 爺爺奶奶總會上前一把抱起孩子說:“孩子還小, 他想要什麼就給吧, 我們又不是給不起。 ”
我和緯緯爸很擔心孩子的教育問題, 對老人的教育觀念我們也不是很贊同, 也因此和老人也發生過小爭執, 弄得彼此都不愉快。 我們該怎樣和老人溝通, 請幫我們出出主意!
解析:
孩子教育的主要責任在於父母,
Advertisiment
所以, 很重要的一點是, 孩子在精神上要與父母有“連結”, 這是他內在成長的需要。 身體是有形的, 一個人的內在空間是無形的, 但孩子成長的歷程中, 他的內在空間需要用愛來填補, 也就是人們常說的:要保持“愛箱常滿”。
如果父母與孩子在一起的時間不夠的話, 親子關係的品質就無法保證。 一個孩子內在的愛的需求沒有得到滿足的話, 他的童年是有遺憾的, 這會在他以後的人生中一一呈現。 很多成人之所以出現心裡困擾, 極大多數的原因來自於他的童年的一些心理需求沒有得到滿足。
父母才是主角, 老人只是配角
Advertisiment
教育的責任主要在於父母, 也就是說, 父母要先給予孩子足夠的愛, 同時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的習慣。 在建立習慣的時候, 需要紀律作支撐。 愛與紀律同樣重要, 如同一輛車的兩個輪子, 這樣車子才能順利地往前行駛。
爺爺奶奶在孩子的生活中最好是配角, 因為家庭如同一個團隊, 團隊中的核心人物是父母, 老人是輔助者, 協助團隊達成統一的目標。
現在, 在這個育兒團隊中, 你們家的老人成了主角, 他們與孩子之間相處的時間很長, 互動較多, 也投入了太多的愛, 你們反而成了配角, 這樣, 你們在孩子的心目中的威信就不夠了, 如果你們對孩子提出什麼要求與紀律, 他就有可能不好好配合。 這樣的親子關係是不健康的。
Advertisiment
現在你們家的狀況是:
1. 你們團隊中的人員主次有點顛倒。 父母才是主角, 起主導作用。
2. 兩代人教育觀念的衝突, 給孩子造成的結果可能是:他誰的也不聽, 因為他不知道該聽誰的。 他的頭腦裡也出現衝突, 這樣的情形一定要及時改善, 否則對孩子也是一種隱形的傷害。
加強親子間“情感儲蓄”
你們首先要做的是, 用行動把教育孩子的主動權拿回來, 一方面要與老人作深層溝通, 一方面在孩子身上作“情感儲蓄”, 建立起可信任的親子關係;其次, 你們在時間管理上也要作一些規劃, 用更多的時間來參與育兒, 當好主角。
其實, 教育孩子是你們這一生最重要的專案, 做好這個專案需要投資時間、精力和金錢, 而且比任何一個其他項目更值得投資。
Advertisiment
只要好好規劃一下, 你們一定會找到合適的方案的。 在現有的條件下, 多花些時間與老人溝通, 讓他們瞭解一些最新的教育理念, 是很有必要的。 你們可以用吃飯或團聚時間來分享一下教育故事和典型的案例, 慢慢地影響他們, 讓他們的頭腦中裝進更多的適合現代孩子的教育策略, 同時也要用故事或案例的方式, 講一講溺愛對孩子一生幸福的影響。 只要你們有耐心、有方法地去影響他們, 相信他們一定也會有所改變的。
當然, 你們也可以幫老人訂閱相關的育兒雜誌和報紙, 或聽聽育兒講座, 都有助於提升老人教育孩子的能力。
如果你們的時間實在有限, 不妨採用請家庭教師(大學生)的方式,
Advertisiment
不要把孩子徹底交給老人, 這樣, 孩子很容易一味地得到滿足而經不起挫折, 這不利於他情商的發展。
情商比智商更重要
你們要設法讓孩子的精神世界豐富起來, 經常與孩子玩遊戲、講故事、參加各種活動。 物質生活可以粗糙一些, 但精神生活一定要豐富。 因為, 現在的大部分孩子物質生活很精緻, 但精神生活很粗糙, 這樣的孩子內在的一個小小的角落沒有被填滿, 他的童年就會有一個小小的缺角。
孩子6歲前會形成他的人格特質,他如同一張磁片,每天都在下載資料,不斷豐富自己,並漸漸形成他一生的心靈地圖。所以,在這一階段,經營良好的親子關係,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與學習習慣十分重要,好習慣就是好人生,而父母應該是他心靈地圖中最溫曖的陽光。
聰兒爺爺退休之前一直從事中學教育工作,接觸過大量的因家庭教育方式不當引起的青少年心理不健康的例子,所以,當孫女聰兒誕生後,聰兒爺爺就把自已畢生積累的經驗,用在了聰兒的早期教育上。
聰兒爺爺一直堅持給聰兒寫成長日記,一次偶然的機會,聰兒爺爺闖到了育兒網,看了一些年輕父母的日記,覺著很有意思,於是萌發了寫育兒博客的念頭。
聰兒爺爺的博客不僅記錄了孫女的成長故事,還有他對教育的思考,吸引了好多年輕的爸爸媽媽,不到一年時間裡,其博客點擊率飆升至20萬左右,每篇帖子都能引來眾多父母的點評,大家在這裡共同交流學習。聰兒爺爺迅速成為了育兒博客圈的名人。
儘管聰兒爺爺在育兒方面很有一套想法,不過他始終認為,教育孩子的主力軍應該是父母,長輩只是一個補充。聰兒常常輾轉于外公外婆、爺爺奶奶和爸爸媽媽三個家庭之中,所以他們達成共識,注重保持思想的統一與協調。外婆、奶奶注重照顧聰兒的生活,教育問題則以聰兒的爸爸和爺爺、外公為主。
聰兒爺爺覺得,在教育第三代的問題上,祖輩應經常和自己的兒女溝通,做好配角。
孟老師:把握好角色 取長補短
談到隔代教育,有多年教育工作經驗的中學老師孟老師說:
第一,兩代人要把握好各自的角色。在撫養、照料和教育孩子方面,父母對孩子的作用是任何人也代替不了的。祖父輩們應該找准自己的定位,不全權代替,把握好“配角”的角色。當孩子的父母管教孩子的時候,孫輩常會向祖父輩尋求庇護,這個時候,祖父輩不應袒護孩子。祖父輩可以根據自己的經驗幫兒女教育孩子,但是和孩子有關的大事的決定權應該交給孩子的父母。
第二,祖父輩也要學習育兒知識。祖父輩也要虛心接受一些新的育兒知識,如看電視、讀報紙雜誌等。平時多和孩子交流,掌握孩子的心理,在潛移默化中達到教育孩子的目的。
第三,隔代教育與親子教育要互補。隔代教育的區別主要在對待孩子的態度上,父母趨於理性,而老人趨於感性。父母教孩子一種知識,或滿足孩子一個要求,往往考慮這樣做對孩子的成長是否有益處;而老人則以儘量滿足孩子的願望為出發點,較少理會是否對孩子成長有益,有溺愛的傾向。
此外,隔代教育更要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問題,年輕父母不能因為工作忙而忽略孩子,導致孩子出現心理問題。
編後:
隔代教育是我們目前特有的國情。老人幫助兒女照顧孩子,為兒女的工作解除了後顧之憂,這是老人發揮餘熱,也是老人對兒女的愛的一種體現。但是,年輕人不能因此把撫養和教育孩子的重任完全推給老人,把孩子的成長置之度外。在這個世界上,沒有哪個人、那個機構能夠替代父母對孩子的愛。父母的愛是孩子成長的最大動力。因此,如果家有老人幫忙帶孩子,年輕父母一定要抽時間陪伴孩子,給孩子更多的愛和心理支持。
孩子6歲前會形成他的人格特質,他如同一張磁片,每天都在下載資料,不斷豐富自己,並漸漸形成他一生的心靈地圖。所以,在這一階段,經營良好的親子關係,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與學習習慣十分重要,好習慣就是好人生,而父母應該是他心靈地圖中最溫曖的陽光。
連結 聰兒爺爺:甘做配角 隔代教育樂無窮
聰兒爺爺退休之前一直從事中學教育工作,接觸過大量的因家庭教育方式不當引起的青少年心理不健康的例子,所以,當孫女聰兒誕生後,聰兒爺爺就把自已畢生積累的經驗,用在了聰兒的早期教育上。
聰兒爺爺一直堅持給聰兒寫成長日記,一次偶然的機會,聰兒爺爺闖到了育兒網,看了一些年輕父母的日記,覺著很有意思,於是萌發了寫育兒博客的念頭。
聰兒爺爺的博客不僅記錄了孫女的成長故事,還有他對教育的思考,吸引了好多年輕的爸爸媽媽,不到一年時間裡,其博客點擊率飆升至20萬左右,每篇帖子都能引來眾多父母的點評,大家在這裡共同交流學習。聰兒爺爺迅速成為了育兒博客圈的名人。
儘管聰兒爺爺在育兒方面很有一套想法,不過他始終認為,教育孩子的主力軍應該是父母,長輩只是一個補充。聰兒常常輾轉于外公外婆、爺爺奶奶和爸爸媽媽三個家庭之中,所以他們達成共識,注重保持思想的統一與協調。外婆、奶奶注重照顧聰兒的生活,教育問題則以聰兒的爸爸和爺爺、外公為主。
聰兒爺爺覺得,在教育第三代的問題上,祖輩應經常和自己的兒女溝通,做好配角。
孟老師:把握好角色 取長補短
談到隔代教育,有多年教育工作經驗的中學老師孟老師說:
第一,兩代人要把握好各自的角色。在撫養、照料和教育孩子方面,父母對孩子的作用是任何人也代替不了的。祖父輩們應該找准自己的定位,不全權代替,把握好“配角”的角色。當孩子的父母管教孩子的時候,孫輩常會向祖父輩尋求庇護,這個時候,祖父輩不應袒護孩子。祖父輩可以根據自己的經驗幫兒女教育孩子,但是和孩子有關的大事的決定權應該交給孩子的父母。
第二,祖父輩也要學習育兒知識。祖父輩也要虛心接受一些新的育兒知識,如看電視、讀報紙雜誌等。平時多和孩子交流,掌握孩子的心理,在潛移默化中達到教育孩子的目的。
第三,隔代教育與親子教育要互補。隔代教育的區別主要在對待孩子的態度上,父母趨於理性,而老人趨於感性。父母教孩子一種知識,或滿足孩子一個要求,往往考慮這樣做對孩子的成長是否有益處;而老人則以儘量滿足孩子的願望為出發點,較少理會是否對孩子成長有益,有溺愛的傾向。
此外,隔代教育更要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問題,年輕父母不能因為工作忙而忽略孩子,導致孩子出現心理問題。
編後:
隔代教育是我們目前特有的國情。老人幫助兒女照顧孩子,為兒女的工作解除了後顧之憂,這是老人發揮餘熱,也是老人對兒女的愛的一種體現。但是,年輕人不能因此把撫養和教育孩子的重任完全推給老人,把孩子的成長置之度外。在這個世界上,沒有哪個人、那個機構能夠替代父母對孩子的愛。父母的愛是孩子成長的最大動力。因此,如果家有老人幫忙帶孩子,年輕父母一定要抽時間陪伴孩子,給孩子更多的愛和心理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