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好久了, 小班孩子的種植區還是空空如也。 考慮到自然角的重要教育意義, 同時充分打好家園合作“第一炮”, 我通過“校信通”請孩子們每人帶來一份植物, 最好是選用廢舊容器種植的植物。 可是不知什麼原因, 很多孩子帶來的都是相似的小仙人掌和吊蘭, 並沒有自己種植的植物, 這對於孩子體驗植物生長、感受生命的力量是沒有太大意義的。
我通過“校信通”多次提醒家長還是效果不明顯, 心裡真的感覺很挫敗, 也很生氣, 覺得家長不夠重視孩子的成長, 委屈與氣憤之下通過“校信通”教育家長:最近我們班的寶寶正在豐富他們的種植區,
Advertisiment
第二天, 這條消息就上了當地的論壇。 轉發的家長認為:“老師是位勢利的老師, 什麼都追求‘高富美’, 這樣的老師怎麼配當幼稚園老師?”“有哪個家長不愛自己的孩子, 老師憑什麼這樣指責我們?”“老師也是好心, 不會說話而已!”這件事很快在論壇上引發了大討論, 有支持理解的, 也有一併抱怨所有老師品行的……
事情發展成這樣, 我特別受挫, 想上論壇去“辯解”, 想揪出這個“無名者”, 甚至都想不幹這份工作了。
Advertisiment
得到園長真誠的建議後, 我冷靜下來反思自己在整個事件中的表現:我是太在意自己那點教師的威嚴了, 覺得家長面對教師就是應該無條件的服從, 不允許有質疑的。 可事實上, 家園早已是幼稚教育的雙翼, 是平等與合作的關係, 是相互協助與督導的關係。 我沒有定位好自己的角色,
Advertisiment
美國人際關係學大師卡耐基說過“如果你是對的, 就要試著溫和地、技巧地讓對方同意你;如果你錯了, 就要迅速而熱誠地承認。 這要比為自己爭辯有效和有趣得多”。 於是我一如既往地不斷通過“校信通”的形式與家長溝通, 但會注意幾點:
1. 清楚明白地說明事情的緣由;
2. 體諒家長對子女的拳拳愛意, 能從家長角度分析利弊, 讓家長知道老師是理解他們的, 態度是真摯而誠懇的;
3. 安排工作時, 能預測到家長的難點和困惑, 給予有效提示;
4. 注意從正面切入主題及其意義, 不用責備和命令的詞語, 不用有歧義的詞語讓人誤解。
在以後的家園“校信通”互動中,
Advertisiment
一場風波教會我許多教育之外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