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老師沒有發火的故事

曹老師之前對待小朋友亂扔瓜子殼這類的事情, 會特別生氣甚至會發火。 可她做了什麼, 這一次竟然沒有發火反而得到了小朋友們的體諒?

關於小朋友往地上扔瓜子殼, 老師沒有發火的故事

有一次分享課, 有小朋友帶來了瓜子, 分享課結束後, 就有一個小朋友拿起瓜子殼往地板上扔。

一開始, 曹老師沒有在意, 因為不知道這個小朋友是否有什麼特殊的原因, 所以沒說什麼。

沒想到, 這個行為具有極強的傳染力, 一個一個地, 一堆小朋友都開始扔起瓜子殼來, 都把這當作新發明的遊戲來玩了,

Advertisiment
往地上扔, 往角落扔, 往玩具裡扔, 往小朋友身上扔……一眨眼的功夫, 整個教室就一片狼藉, 亂七八糟了。

曹老師生氣了, 立即站了起來:

“小朋友們, 不許再扔瓜子殼了。 我很生氣, 真的很生氣!你們知道嗎, 這個地我掃了那麼長時間, 我足足掃了10分鐘啊, 才打掃乾淨的。 掃完後我又拿著那大拖把拖啊拖, 又拖了10分鐘才拖乾淨的, 前前後後我花了20分鐘使勁掃使勁拖, 才變得乾乾淨淨的。 現在一下子就變得這麼亂這麼髒, 我真的很難受……”

曹老師真的很難受, 臉色很難看, 但是她從始至終, 並沒有指責小朋友, 並沒有攻擊小朋友, 她只是在說自己的心情和感受, 只是在說出自己的真實的心聲。

小朋友們馬上就安靜下來了, 過了一會兒, 有一個小朋友就說:“我去把它們扔到垃圾桶裡吧。

Advertisiment
”又過了一會兒, 有一個小朋友說:“我去拿掃帚。 ”有的小朋友則說:“我去拿簸箕。 ”有的小朋友就直接開始幹活兒了。 人多力量大, 不到5分鐘, 整個教室就又恢復乾淨了。

老師是如何做到不發火的

曹老師頗有感觸, 幾天後, 她來找我談起了這件事, 下面是曹老師的話:

林老師, 看起來, “和心在一起”的說話方式, 真的很管用啊。

以前, 遇到這類事情, 我也會很生氣, 然後批評他們, 指責他們, 有時還很失態, 會訓斥他們。 結果呢, 孩子們會很害怕, 好多孩子嚇得不敢動, 不知所措, 但有的孩子會鬧得更歡。

只是, 不管他們是害怕還是不害怕, 反正是肯定不會幫我幹活兒的, 最後都得我自己來, 我還氣得不得了,

Advertisiment
怎麼說也不解氣, 還經常越批評越訓斥越會讓自己氣得不得了。

這回一說完就不生氣了, 並且, 我發現孩子們越來越能體諒我了。 比方說, 別的小朋友沒有把玩具放到位, 或者沒收拾的時候, 有的小朋友就會說:“你沒有把玩具放回去, 這可是老師辛辛苦苦放好的。 ”那個孩子就會說:“那我們一起把它們放進去吧。 ”有時候我就提示一下:“那個玩具還在外面。 ”他們就會說:“讓我來收拾吧。 ”

有時候娃娃家弄亂了, 我提示一句:“娃娃家好亂啊。 ”孩子們就會說:“我去收拾娃娃家吧。 ”然後經常一群孩子一起跟著都去收拾。 雖然收拾得沒有我們想像中那麼整齊, 但是他們收拾完拍拍手說:“我們收拾完了。 ”就這樣子, 特別驕傲, 特別開心。

Advertisiment

現在根本不用我說誰誰誰你去做這件事, 誰誰誰你去做那件事。 孩子們變化好大, 他們會互相提醒, 會互相幫助和承擔責任了, 會知道尊重老師的勞動了……

曹老師正起勁地誇孩子們, 被我打斷了。

“來, 說一說是什麼原因吧。 ”

曹老師:“我就感覺讓孩子瞭解你內心真實的聲音, 就像您說的, 只是敞開自己的心扉, 只是把自己真實的心聲告訴大家, 就好了。 不用指責, 也不用批評, 這樣孩子就會自然真正明白和尊重你。 ”

林老師:“當你把心扉向他們敞開的時候, 他們並不害怕, 他們反而能感覺到你的心, 會傾聽到你的心, 會和你的心在一起, 是不是?”

曹老師:“是的, 很神奇啊, 他們越來越知道尊重老師的勞動, 體諒老師的辛苦和不容易,

Advertisiment
好像一夜之間都長大了。 ”

林老師:“他們也會彼此尊重和體諒的。 ”

曹老師:“是啊, 林老師, 您怎麼知道的?他們……”

曹老師又要開說, 被我制止了。 請原諒我打斷她, 因為, 我每天都在親歷無數這樣的事情。

真理, 總是會被事實一遍又一遍地驗證的。

這個真理就是:和心在一起, 就是天堂。

乖乖網寄語

也許, 有的夥伴在為花徑的理念和花徑的老師叫好的同時, 也在深深懷疑:這能做到嗎?這可能嗎?你們的老師難道不會生氣?不會發火?不會有情緒失控的時候?不會有不耐煩的時候?不會有……

當然會有, 我們都是普通人, 人的喜怒哀樂, 自然都會有, 只是, 生氣、發火、不耐煩、糾結、焦慮、擔憂……也是有學問的啊。

是和心在一起的生氣、發火、不耐煩、糾結、焦慮、擔憂……還是不和心在一起的生氣、發火、不耐煩、糾結、焦慮、擔憂……同樣都是生氣、發火、不耐煩、糾結、焦慮、擔憂……但是, 其後果和效應,卻是截然不同的啊。

那麼,什麼是和心在一起的生氣、發火、不耐煩、糾結、焦慮、擔憂……呢?

那麼,什麼又是不和心在一起的生氣、發火、不耐煩、糾結、焦慮、擔憂……呢?

說出來也特別簡單:

只是訴說自己的情緒感受,只是訴說自己的喜怒哀樂,只是訴說事件的客觀過程,不誇張,不變形,不攻擊對方,不指責對方,也就是說:只是傾訴自己的心聲,就是“和心在一起”的表達方式。

反過來呢?主要是攻擊對方、指責對方、威脅對方而不是訴說自己的心聲的,就是“不和心在一起”的表達方式。

你是否理解了?

這裡面的關鍵和奧妙在哪裡呢?

當生命指責和攻擊別人的時候,對方的心門就會關上,心門關上了,同理心、內疚心也就統統都關上了。當對方的同理心、內疚心統統關上的時候,我們也會被冷漠、無視、不配合、消極等所包圍和傷害,我們的心門也會徹底關上(本來就已經關得差不多了)。當彼此的心門都是緊緊關上的,請問:雙方之間,又能出現什麼樣的良性互動呢?!

反過來,當生命選擇不指責和攻擊對方,只是訴說自己的心聲,對方的心門就不會關上,反而會被你的真誠所打動,這個時候,生命深處的同理心和內疚感就被喚醒了。當同理心和內疚感蘇醒了,對方的行為反應就會讓我們的心得到慰藉,我們的心門也會隨之越來越打開(本來就是打開的)。當彼此的心門向對方完全敞開時,雙方之間,自然會形成非常良性的互動。

這就是心和心在一起的教育,這就是無分別的愛。

無分別的愛的靈魂,就是心和心在一起啊,和孩子的心在一起,和自己的心在一起啊。

和自己的心,和他人的心,和孩子的心,都在一起。

把自己的心,把他人的心,把孩子的心,統統打開。

這就是:無分別的愛。

所以,我們自然可以生氣、可以發火、可以不耐煩、可以糾結、可以焦慮、可以擔憂……只需要我們,緊緊地看護住自己的心,緊緊地和它在一起,確保它是打開狀態的,千萬不要讓它關上了或者開偏了。

夥伴們,真正的教育,真正的生命教育、心靈教育和人性教育,至關重要的,就是打開生命的心門,而要打開對面那個生命的心門,只有一個辦法:先把自己的心門敞開。當雙方的心門對彼此敞開,當雙方的心彼此照亮,教育就自然展開了,教育就自然完成了,教育就自然完美了。

教育者就是點燈者,只是,他們燃點的,是心燈啊,說到真正的教育,就是這麼簡單,就是這麼美妙啊。

其後果和效應,卻是截然不同的啊。

那麼,什麼是和心在一起的生氣、發火、不耐煩、糾結、焦慮、擔憂……呢?

那麼,什麼又是不和心在一起的生氣、發火、不耐煩、糾結、焦慮、擔憂……呢?

說出來也特別簡單:

只是訴說自己的情緒感受,只是訴說自己的喜怒哀樂,只是訴說事件的客觀過程,不誇張,不變形,不攻擊對方,不指責對方,也就是說:只是傾訴自己的心聲,就是“和心在一起”的表達方式。

反過來呢?主要是攻擊對方、指責對方、威脅對方而不是訴說自己的心聲的,就是“不和心在一起”的表達方式。

你是否理解了?

這裡面的關鍵和奧妙在哪裡呢?

當生命指責和攻擊別人的時候,對方的心門就會關上,心門關上了,同理心、內疚心也就統統都關上了。當對方的同理心、內疚心統統關上的時候,我們也會被冷漠、無視、不配合、消極等所包圍和傷害,我們的心門也會徹底關上(本來就已經關得差不多了)。當彼此的心門都是緊緊關上的,請問:雙方之間,又能出現什麼樣的良性互動呢?!

反過來,當生命選擇不指責和攻擊對方,只是訴說自己的心聲,對方的心門就不會關上,反而會被你的真誠所打動,這個時候,生命深處的同理心和內疚感就被喚醒了。當同理心和內疚感蘇醒了,對方的行為反應就會讓我們的心得到慰藉,我們的心門也會隨之越來越打開(本來就是打開的)。當彼此的心門向對方完全敞開時,雙方之間,自然會形成非常良性的互動。

這就是心和心在一起的教育,這就是無分別的愛。

無分別的愛的靈魂,就是心和心在一起啊,和孩子的心在一起,和自己的心在一起啊。

和自己的心,和他人的心,和孩子的心,都在一起。

把自己的心,把他人的心,把孩子的心,統統打開。

這就是:無分別的愛。

所以,我們自然可以生氣、可以發火、可以不耐煩、可以糾結、可以焦慮、可以擔憂……只需要我們,緊緊地看護住自己的心,緊緊地和它在一起,確保它是打開狀態的,千萬不要讓它關上了或者開偏了。

夥伴們,真正的教育,真正的生命教育、心靈教育和人性教育,至關重要的,就是打開生命的心門,而要打開對面那個生命的心門,只有一個辦法:先把自己的心門敞開。當雙方的心門對彼此敞開,當雙方的心彼此照亮,教育就自然展開了,教育就自然完成了,教育就自然完美了。

教育者就是點燈者,只是,他們燃點的,是心燈啊,說到真正的教育,就是這麼簡單,就是這麼美妙啊。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