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老師:孩子的不良習慣是哪裡來?

學生的一些不良習慣的形成, 原因固然複雜, 但教師也難辭其咎。


老師:孩子的不良習慣是哪裡來?

就說常見的作業拖拉, 很多情況下, 是教師的作業超量造成的。 作業過多, 難以完成, 拖拉欠交成風, 不僅摧毀了學習自信, 也破壞了良好的習慣。 有家長告訴我, 時下小學生的作業, 有正常能力的孩子, 經常也得做到晚上十點鐘之後。 這是完全沒有必要的。 學習的樂趣被教師破壞了。 個別數學教師甚至把作業作為懲罰學生的手段:做錯的數學題, 罰做十遍, 而且要“抄題”。 局外人可能不懂什麼叫“抄題”, 小學生卻聞風喪膽,

Advertisiment
因為罰抄的往往是“應用題”, 要抄的文字量大——既然作業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於是他乾脆放棄, 不做了, 或是沒完沒了地和教師扯皮;教師喊頭疼, 卻不肯減少作業量。 拖拉的壞習慣, 有些是教師過分“努力”的結果。

課間休息只有十分鐘, 教師“為了把課講完”, “為了對學生負責”, 拖堂五分鐘。 學生下節課在實驗室上, 必須從這邊的教學樓下去, 走一百多米, 上實驗樓的四樓, 即使不擁擠, 也得走上六七分鐘(還不包括上洗手間的時間)。 只要你拖堂兩分鐘, 他下一節課就有了遲到的理由。 即使快走也會遲到, 於是鈴聲對他來說不重要了。 所以你會看到學生索性在校園裡慢慢地走, 時間長了, 他對學校的任何信號也會無動於衷。

Advertisiment


老師的教育方式

有學生上課不提問, 下了課拉住老師問, 這樣的輔導很合算, 也能“個性化”。 有位教師經常被學生問, 學生根本不管她下面還有另一個班的課。 她實在來不及了。 她需要從三樓上到四樓, 再走五六十米, 當她跑到下一個班, 已經沒有時間做課前準備了。 該班學生並不在意她是什麼原因如此匆匆, 他們可能認為, 這種事無關緊要。 為什麼不建議有問題的學生放學後到辦公室去問呢?只照顧學生的情緒, 忽視了學校的行為規範, 養成了學生自我中心的不良習慣, 教師卻認識不到。

有位老教師說過一件傷心事。 看到學生早上拎著雨披匆忙進教室, 她說:“水滴到地板上了!”學生想都沒想, 順手把雨披遞給她;她也想都沒想,

Advertisiment
替他把雨披放在窗臺上。 第二天, 這個學生一邊和同學說笑一邊又順手把雨披遞給她。 教師的自尊心受到嚴重傷害。 回到辦公室, 她難過地問:“學生怎麼會這樣?”我說, 不能怪學生, 也許他把你當嬌寵孩子的媽媽了(當然這樣也不對), 是你在犯錯誤。 如果他只有六七歲, 你應當幫他, 教他。 學生已經上高中了, 十六七歲的學生, 把老師當僕役, 不對, 可這是你在“慣”他。 你當時就不應當接過來, 即使接過來, 也要教育他, 不能讓他眼中只有自己。

學校批評學生浪費, 食堂每天被倒掉的飯菜有幾百斤。 可能不止是學生浪費, 以前我在食堂門口親眼見到有教師把整份飯倒進泔水桶。 他倒飯時, 被學生看到了, 但他不知道。

Advertisiment
我不敢想, 以後他的學生會怎樣看他的“教育”呢?有一段時期, 學校食堂師生共用, 師生經常同時走到泔水桶倒飯倒菜, 甚至幹部也倒。 然後, 學校在大會上批評學生浪費糧食, 學生也在周記中譴責浪費行為, 然後大家發一份關於節約糧食的倡議書……其實大家都沒當回事。


培養樂觀的心態

樂觀是一種美好的品格, 父母應幫助孩子營造追求快樂的環境, 培養樂觀的性格。 家長可以做的是:

一、讓孩子獲得友誼。 父母要創造條件讓孩子建立起良好的人際關係, 鼓勵孩子與同齡人一起玩耍, 學會怎樣進行愉快融洽的人際交往。

二、給孩子一定的決策權。 孩子對於強加給他們決定都是排斥的, 是指導還是控制孩子的行為,

Advertisiment
對他們性格的形成有著密切的聯繫。 父母應該給孩子提供機會, 讓他們自己決定選擇什麼不選擇什麼。

三、教會孩子調整心態。 當孩子陷入痛苦或憂慮之中時, 父母應當幫助他們找到擺脫的方法, 如採取聽音樂、閱讀、騎自行車或與朋友交談等方法, 讓孩子從失望中振作起來, 儘快恢復愉快的心情。

四、限制孩子的物質佔有欲。 心理學家調查發現, 家庭收入特別豐厚的孩子並不是人們想像的那麼愉快, 他們只不過對所擁有的感到滿意。 過分的給予會使孩子產生“獲得就是幸福的源泉”的錯覺, 這種基於物質滿足的愉快往往難以持久。

五、培養孩子廣泛的興趣。 為孩子提供各種活動和多種興趣的選擇, 並給予必要的引導, 以培養其愛好。如果孩子能參加自己感興趣的活動,孩子可能會感到更加快樂。

六、建立一個幸福的家庭。愉快的性格形成主要得益于父母所創造的環境。著名心理學家法迪斯說:“在孩子學會語言之前,他們是從感情的氛圍中得出自己的結論的———這個世界是一個令人憂慮、憤怒的地方還是一個安全、愉快的樂園。”在幸福家庭裡成長的孩子成年後具有樂觀性格的,比在不幸家庭裡長大的孩子要多得多。

小編總結:這些,是學校的“常態”。只是一想學生今後走上社會,青少年時代形成的習慣很難改變,就讓人不安了。

以培養其愛好。如果孩子能參加自己感興趣的活動,孩子可能會感到更加快樂。

六、建立一個幸福的家庭。愉快的性格形成主要得益于父母所創造的環境。著名心理學家法迪斯說:“在孩子學會語言之前,他們是從感情的氛圍中得出自己的結論的———這個世界是一個令人憂慮、憤怒的地方還是一個安全、愉快的樂園。”在幸福家庭裡成長的孩子成年後具有樂觀性格的,比在不幸家庭裡長大的孩子要多得多。

小編總結:這些,是學校的“常態”。只是一想學生今後走上社會,青少年時代形成的習慣很難改變,就讓人不安了。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