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的一些不良習慣的形成, 原因固然複雜, 但教師也難辭其咎。
老師:孩子的不良習慣是哪裡來?
就說常見的作業拖拉, 很多情況下, 是教師的作業超量造成的。 作業過多, 難以完成, 拖拉欠交成風, 不僅摧毀了學習自信, 也破壞了良好的習慣。 有家長告訴我, 時下小學生的作業, 有正常能力的孩子, 經常也得做到晚上十點鐘之後。 這是完全沒有必要的。 學習的樂趣被教師破壞了。 個別數學教師甚至把作業作為懲罰學生的手段:做錯的數學題, 罰做十遍, 而且要“抄題”。 局外人可能不懂什麼叫“抄題”, 小學生卻聞風喪膽,
Advertisiment
課間休息只有十分鐘, 教師“為了把課講完”, “為了對學生負責”, 拖堂五分鐘。 學生下節課在實驗室上, 必須從這邊的教學樓下去, 走一百多米, 上實驗樓的四樓, 即使不擁擠, 也得走上六七分鐘(還不包括上洗手間的時間)。 只要你拖堂兩分鐘, 他下一節課就有了遲到的理由。 即使快走也會遲到, 於是鈴聲對他來說不重要了。 所以你會看到學生索性在校園裡慢慢地走, 時間長了, 他對學校的任何信號也會無動於衷。
Advertisiment
老師的教育方式
有學生上課不提問, 下了課拉住老師問, 這樣的輔導很合算, 也能“個性化”。 有位教師經常被學生問, 學生根本不管她下面還有另一個班的課。 她實在來不及了。 她需要從三樓上到四樓, 再走五六十米, 當她跑到下一個班, 已經沒有時間做課前準備了。 該班學生並不在意她是什麼原因如此匆匆, 他們可能認為, 這種事無關緊要。 為什麼不建議有問題的學生放學後到辦公室去問呢?只照顧學生的情緒, 忽視了學校的行為規範, 養成了學生自我中心的不良習慣, 教師卻認識不到。
有位老教師說過一件傷心事。 看到學生早上拎著雨披匆忙進教室, 她說:“水滴到地板上了!”學生想都沒想, 順手把雨披遞給她;她也想都沒想,
Advertisiment
學校批評學生浪費, 食堂每天被倒掉的飯菜有幾百斤。 可能不止是學生浪費, 以前我在食堂門口親眼見到有教師把整份飯倒進泔水桶。 他倒飯時, 被學生看到了, 但他不知道。
Advertisiment
培養樂觀的心態
樂觀是一種美好的品格, 父母應幫助孩子營造追求快樂的環境, 培養樂觀的性格。 家長可以做的是:
一、讓孩子獲得友誼。 父母要創造條件讓孩子建立起良好的人際關係, 鼓勵孩子與同齡人一起玩耍, 學會怎樣進行愉快融洽的人際交往。
二、給孩子一定的決策權。 孩子對於強加給他們決定都是排斥的, 是指導還是控制孩子的行為,
Advertisiment
三、教會孩子調整心態。 當孩子陷入痛苦或憂慮之中時, 父母應當幫助他們找到擺脫的方法, 如採取聽音樂、閱讀、騎自行車或與朋友交談等方法, 讓孩子從失望中振作起來, 儘快恢復愉快的心情。
四、限制孩子的物質佔有欲。 心理學家調查發現, 家庭收入特別豐厚的孩子並不是人們想像的那麼愉快, 他們只不過對所擁有的感到滿意。 過分的給予會使孩子產生“獲得就是幸福的源泉”的錯覺, 這種基於物質滿足的愉快往往難以持久。
五、培養孩子廣泛的興趣。 為孩子提供各種活動和多種興趣的選擇, 並給予必要的引導, 以培養其愛好。如果孩子能參加自己感興趣的活動,孩子可能會感到更加快樂。
六、建立一個幸福的家庭。愉快的性格形成主要得益于父母所創造的環境。著名心理學家法迪斯說:“在孩子學會語言之前,他們是從感情的氛圍中得出自己的結論的———這個世界是一個令人憂慮、憤怒的地方還是一個安全、愉快的樂園。”在幸福家庭裡成長的孩子成年後具有樂觀性格的,比在不幸家庭裡長大的孩子要多得多。
小編總結:這些,是學校的“常態”。只是一想學生今後走上社會,青少年時代形成的習慣很難改變,就讓人不安了。
以培養其愛好。如果孩子能參加自己感興趣的活動,孩子可能會感到更加快樂。六、建立一個幸福的家庭。愉快的性格形成主要得益于父母所創造的環境。著名心理學家法迪斯說:“在孩子學會語言之前,他們是從感情的氛圍中得出自己的結論的———這個世界是一個令人憂慮、憤怒的地方還是一個安全、愉快的樂園。”在幸福家庭裡成長的孩子成年後具有樂觀性格的,比在不幸家庭裡長大的孩子要多得多。
小編總結:這些,是學校的“常態”。只是一想學生今後走上社會,青少年時代形成的習慣很難改變,就讓人不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