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耐心對待孩子的找碴兒

媽媽要阿寶去洗澡。 阿寶堅定地回答“不”。

媽媽堅持。 於是, 阿寶開始找碴兒:“我不喜歡我的洗髮液。 ”

媽媽:“是嗎?你不喜歡你的洗髮液呀?那我們用香皂吧!”

阿寶:“我也不喜歡我的香皂。 ”

媽媽:“那我們也不用香皂, 就用清水吧。 ”

……

阿寶找了許多的理由來逃避洗澡, 但是媽媽自始至終都不帶情緒與他交流, 既不否定他, 又始終都在堅持洗澡的要求。 阿寶從媽媽的態度裡感覺到了尊重與堅持, 來來回回幾輪之後, 可以明顯地看出, 阿寶將抗拒轉化成了遊戲。 見時機已到, 媽媽建議阿寶帶著小海豚一起去洗澡, 對抗夠了的阿寶欣然從命。

Advertisiment
當然, 洗澡的時候, 他仍然用了洗髮液、香皂, 並沒有任何的抗拒, 相反, 他對洗髮液和香皂生出的泡泡傾注了足夠的熱情。

分析:

這就是自我意識萌芽的孩子, 他抗拒的不是洗澡這件事, 他只不過想以他的方式向我們傳遞一個資訊:我要自己作決定, 不想被他人控制。 只要我們多一點點耐心, 多花一兩分鐘等待孩子, 他就不會跟我們對抗了。

孩子動不動就找碴兒, 真的讓父母很頭疼。 通常, 看到孩子找碴兒, 父母的第一反應就是壓制。 壓制的結果是, 孩子負面情緒不斷堆積, 堆積到一定程度就會對抗, 對抗一升級, 父母自然控制不了局面, 進而產生挫敗情緒, 只好進一步加大壓制的力度, 結果又會引發孩子新一輪更強烈的對抗。

Advertisiment

想要打破這種惡性循環, 就要查找孩子找碴兒的原因。 實際上, 孩子每一種“負面”行為的背後, 都隱藏著積極的心理動因。 從這個角度看, 學會找碴兒, 也是孩子試圖以更有效的方式處理負面情緒、向爸爸媽媽尋求幫助的一種有益嘗試。

如果我們允許他大哭大鬧, 平靜而溫和地面對他, 就會發現, 與我們嚴厲地“管教”相比, 他會更容易平靜下來, 並學到更好的釋放情緒的方法。 當然, 傾聽孩子, 允許他發脾氣, 允許他大哭大鬧, 保持平靜溫和, 不等於我們要放棄原則。 相反, 該堅持的原則, 我們還是要溫和地堅持。 一個情緒被接納的孩子, 他能更多地感受到愛與安全, 也能更快地平靜下來。 除非我們的接納並非發自內心。

Advertisiment
這種方式管不管用, 關鍵取決於我們的接納是真是假。

孩子找碴兒還有一個特點——只針對最親近的人。 這也是孩子心智發育再上一個臺階的反映。 他很清楚界限, 知道在哪些人面前可以找碴兒, 在哪些人面前不可以。 他也很清楚誰有什麼樣的尺度, 最親近的人一定是讓孩子可以無所顧忌的那個人。 如果這個人能在無條件地給予孩子支持的同時堅持原則, 就可以給孩子更多的正面能量。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