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耐心幫孩子度過“任性期”,“三歲看大”期勿忽視!

相信以上的情況你應該碰到過吧?如果沒有碰到過, 是不是也該在即將碰到的路上了?

其實出現以上情緒的寶寶應該正處於“任性期”, 又叫“執拗期”, “執拗”是寶寶從一個完全依賴別人, 沒有自我意識到能夠獨立面對這個世界的必經過程, 幾乎所有的寶寶都會出現, 而且會持續六、七個月。 在這個階段寶寶通常的表現是喜歡按自己的意圖和要求做事, 而這些要求在大人們看來往往是無法理喻的。 但是, 如果孩子們要求得不滿足, 他們又會大哭大鬧。 對於這樣的行為, 很多家長會理解為“胡鬧或是任性”。

Advertisiment
這其實標誌著孩子已經進入一個新的成長階段了。

一、為什麼寶寶會出現“任性期” ?

通常孩子從2周歲左右開始確立自我意識, 主要表現在自我意識與他人意識的分化。 之前寶寶們的意願由父母幫助他執行, 父母是他的意願代理人, 逐漸 寶寶們發現父母並不能滿足他所有的意願, 表現在對父母的建議和指令會常常不聽從、固執己見甚至開始反抗的現象, 心理學家稱之為“執拗敏感期 ”。 此時的兒童喜歡想當然地按照自己的意願行事, 儘管有時候這種意願看起來是“不可理喻 ”的胡鬧, 但一旦被拒絕, 就會煩躁不安, 奮力反抗, 大哭大鬧, 難以平息。

因為他們的思維是“直線型”的, 而且“不可逆轉”。 孩子們做某些事時, 在他的頭腦中會形成預先的“設想”,

Advertisiment
如果這些設想被人打破, 他就會發火。

許多家長難以理解兒童的執拗。 但當不能保證孩子順利度過這個階段時, 孩子會受挫。 其整個性格的格局會受到影響, 俗話說的“三歲看大七歲看老”道理也在這個地方, 如果這個階段性格、習慣和脾氣等引導的好, 以後的生活寶媽們會覺得很輕鬆哦。

二、爸媽該如何對待面對寶寶的“任性期”

1.一定要控制好情緒

當孩子出現倔強、反抗的行為時, 父母應避免使用權威的口語或方式來教訓孩子, 不要讓自己跟隨著孩子的生氣情緒, 要試著和他講道理, 教他學會尊重別人, 並學習控制自己的情緒。

2.引開孩子的注意力

當您感覺到孩子開始浮躁不安時, 可用他有興趣的事或物品吸引他,

Advertisiment
來轉移他即將爆發的情緒。

3.先不要去管、讓他去鬧

當孩子在鬧脾氣時, 有時是帶點試探的性質, 父母表現得越在乎, 他可能越過分、越吵鬧。 所以, 在不會影響到其他人的情況下, 就試試讓他哭個夠, 等他安靜下來後, 再去處理。

4.適當使用隔離法、讓其獨自思考

孩子變得不可理喻時, 可以把他帶到一個安靜的地方, 告訴他:“如果你覺得不生氣了, 再過來和大家一起玩。 ”但必須注意隔離處的安全性, 且不能是會讓孩子感到恐懼的地方。

5.有些事要滿足需求

當孩子正努力組合一張拼圖或搭積木時, 卻要他儘快去洗澡, 孩子通常會表現出不願意的態度。 其實對於孩子的這種堅持, 反而是值得表揚的,

Advertisiment
若父母硬要孩子放棄, 孩子反而容易養成半途而廢的性格。

6.尊重孩子的意見

對於反抗、倔強期的孩子, 一定要站在他的立場看事情, 不管做什麼事盡可能尊重孩子的意見, 不過分干涉。 有時明知道可能做不好, 也應讓他體驗一下。

7.貼心的溝通

父母有時不免會主觀認為孩子應該聽話、順從, 而不應該反抗。 其實, 不妨把專利、命令的語言溝通形式改為雙向的溝通, 讓孩子有表達意見的機會。 孩子不同的執拗行為可以有不同的原因和目的, 懂得孩子行為背後的心理動機對症下藥, 才能避免不必要的緊張和衝突, 最有效地教育孩子。

8、不能盲目順從

孩子的執拗有的是成人嬌寵養成的, 家長平時應該注意, 不該順從他的地方一定不要遷就,

Advertisiment
如果遷就了這一次, 就會留下隱患, 助長他以後多次的執拗。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