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文問上小學三年級時忽然迷上了電腦, 中午回家第一時間直奔書房, 並軟硬兼施地把老公從電腦旁支開, 自己則津津有味地玩起遊戲。
起初我們對他的行為沒引起重視, 後來一系列舉動反映他已經上了癮, 比如做作業不如以前全神貫注了, 出門逛街總惦記著早點回家, 也不主動跟小朋友一起玩耍……
若別人問他最喜歡幹什麼時, 文問竟自豪地大聲回答, 我最喜歡玩遊戲。
為了顯示家庭的民主, 我愣是強壓住怒火把自己偽裝成一副絕非母老虎的慈母形象, 違心地笑著說:“你很誠實。 你得先告訴媽,
Advertisiment
“好玩唄!”文問輕描淡寫地回道。
好玩二字是不需要任何理由的。 幾歲大的孩子, 自控能力比較差, 而小學時的課業負擔重, 比起輕鬆的幼稚園階段的確少了些樂趣, 孩子們在這種環境下自然需要一個宣洩的出口。 不同類型的孩子會選擇各種遊戲方式來得到快樂, 舒解壓力, 這並不是不可救藥的惡習。 但若一旦形成習慣, 後果就不堪設想。
我跟老公商量對策, 最後達成共識, 準備了一套“戒掉網癮三步曲”計畫。
第一步, 與文問詳談, 進行心靈溝通。 第二步, 把電腦設計密碼, 強制他不許上網。 第三步, 把他送到寄宿學校……
我們的計畫正準備實施時, 文問在社區的電梯裡意外地丟了300塊錢, 這筆錢於他而言是一筆鉅資,
Advertisiment
我靈機一動, 說道:“你若把玩遊戲改成做家務, 就可以每天掙幾塊錢工資。 不久就可以掙來更多的錢。 ”
文問聽後興奮不已, 毫不猶豫地滿口答應, 為了表示對此事的重視, 我跟老公特意設計了一個聘請書。 並正式與文問簽了一個協議:
甲方:爸爸媽媽
乙方:文問
文問從2010年4月起, 自願為家庭承擔一部分家務, 爸爸媽媽則每個月底付給文問相應的工資。
洗碗:2元一次, 掃地:1元一次, 拖地:1元一次……
文問很高興地與我們簽了字, 馬上跑到衛生間拿出掃把, 老公則現場指導。 很快, 文問把地拖完, 並問我們是否合格。 地面雖然不太乾淨, 為了鼓勵他, 我們當場發給他兩塊錢。
Advertisiment
不久, 一個月到了, 文問領到了60元工資。 同時, 他的工作積極性也越來越高, 並主動分擔免費洗菜的任務。 玩遊戲之事則偶爾為之, 但很快就全心全意去演繹“我是工作男”的角色了。
今年年關, 文問還悄悄地告訴我一個小秘密, 他準備用賺來的400多塊工資買些書與食品送到兒童福利院。
我的心掠過一絲小小的感動, 我想起那句“只有不會教的父母, 沒有教不好的孩子”。 只要我們正確地引導孩子, 每個孩子的心地都是善良的, 每個孩子的世界都是美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