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其他>正文

聰明媽隔代育兒9"兵法"

讓老人學會當好“配角”

    案例:

    唐爺爺的兒媳生了一對雙胞胎, 全家特別高興, 兩親家對小寶寶喜歡有加。 為了滿足兩親家對第三代的親情, 也為了給自己兒子媳婦徹底“減負”, 決定將這對雙胞胎“一分為二”異地喂養, 老大全托給外公、外婆;老二寄養在爺爺、奶奶家, 每隔一個月才回家與父母團聚一次。 身為父母反倒一身輕松, 仍過著小夫妻新婚期的悠閑生活, 而身為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卻全身心地進入角色, 不管白天黑夜, 圍著孩子“吃喝拉撒”轉, 用他們的話說, 如同自己又多添了一個小兒子和小女兒……

Advertisiment

    專家觀點:

    由于生活壓力和社會競爭, 祖輩參與孫輩養育必然成為一種社會現象。 但是祖輩育兒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 與親子育兒相比, 畢竟是一個配角, 孩子對父母的依戀感和安全感是一種天然的情感關系, 誰也無法取而代之。 祖輩育兒固然有其時間和空間上的優勢, 但在育兒觀念和育兒方法上難以擺脫傳統思想觀念的束縛, 在家庭生活中, 常對孩子過度限制和保護, 處處百依百順、遷就、溺愛, 心甘情愿成為孩子的“防空洞”, 容易使孩子養成“以我為中心”的性格, 對幼兒的個性發展難免會有一些負面影響。 所以, 祖輩在養育孫輩時, 關鍵是如何擅長用其長而避其短, 合理定位, 做到不錯位, 不越位, 樂于當配角。

不要萬事都“憑經驗”

    再過幾天,

Advertisiment
遙遙(化名)就1歲5個月了, 但牙才出了4顆。 這是咋回事?遙遙的奶奶和媽媽一起帶她到醫院檢查, 結果缺鈣。 “牙齒(個數)=月齡-4~6, 以此計算, 她應該長11~13顆牙, 4顆牙顯然太少。 此外, 她的囟門也沒閉合, 空隙很大, 還有肋緣外翻、X形腿。 ”醫生問道:“遙遙缺鈣如此嚴重, 平時是咋吃的?”

原來, 遙遙媽休完6個月產假就上班了, 女兒的吃飯問題全托付給了她奶奶, 偶爾才喂女兒一次母乳。 要說, 奶奶做飯也很精細, 稀飯、面條, 變著花樣做, 沒有虧待孩子。 然而, 她給孫女的飲食安排里卻忘了重要一點——補鈣, 既不常讓孩子喝配方奶, 也沒讓孩子吃過魚泥及肝泥, 咋能不缺鈣!

專家觀點:

    你可能要問:既然優勢如此多, 為何還會出現遙遙的缺鈣事件?老人喂養多是經驗之談,

Advertisiment
其中一些可能已過時甚至被科學證明是錯誤的, 但由于他們接受新事物能力差, 易墨守成規, 就會存在不科學喂養的隱患。


聰明媽隔代育兒9"兵法" 延伸閱讀 ·紙尿褲會影響生育能力? ·男寶寶小雞雞的5大疑惑 ·八個損害寶寶牙齒壞習慣 ·揭開讓寶寶漂亮的5奧秘 ·BB咳嗽也可能是心理疾病 ·父母常犯的9個安全錯誤 ·提防小疏忽造成BB大傷害 ·孩子總感冒 問題出在哪兒?  NO.025/2010.03.02

上海市社科院的一項研究顯示, 城市隔代育兒比例不斷攀升已達到88.9%。 年輕父母們在感受親情支持的同時, 又不可避免地要面對隔代育兒的種種問題。 下面讓專家為您剖析一下隔代育兒的問題解決辦法。

• 與老人“合力育兒”
• 兩家老人要無縫隙“銜接”
• 讓老人學會當好“配角”
• 不要萬事都“憑經驗”

• 聰明媽咋處理隔代育兒矛盾 與老人“合力育兒

    案例:

Advertisiment

    飯桌上放著青菜、紅燒肉和鯽魚湯。 冬冬的筷子似乎成了紅燒肉的“直通車”。 媽媽說:“冬冬, 你已經成了小胖墩, 不能光吃肉, 不吃青菜。 ”一邊說, 一邊將青菜夾到冬冬的飯碗里, 誰知冬冬馬上嘟起了嘴巴, 把碗一擱, 兩道眼淚似泉水般往下流。 這時, 冬冬首先把求助的目光投向奶奶。 奶奶的心開始“軟”了, 她馬上用筷子夾起一塊紅燒肉, 放到冬冬的飯碗里。 冬冬媽媽“寸土不讓”, 從冬冬碗里夾起那塊大肉, 放進自己的嘴里。 “哇……”冬冬放聲大哭, 奶奶又夾起第二塊肉放進冬冬的飯碗……

    專家觀點:

    面對孩子的偏食, 家庭中每一位成員必須建立“統一戰線”,

Advertisiment
形成“合力育兒”。 作為冬冬的奶奶不能沒有原則的遷就孫子的不合理要求, 甚至抵消兒媳對冬冬的教育。 如果我是冬冬奶奶, 面對孫子的目光, 首先應態度鮮明, 對孫子表明自己的觀點:多吃蔬菜, 才能使自己的身體更健壯。 積極鼓勵孩子多吃蔬菜, 當好兒媳的配角。 如果“這一招”仍然無效的話, 那么與其在孩子面前與冬冬媽媽“對著干”還不如暫時回避, 使冬冬失去一個支撐他的“靠山”。

兩家老人要無縫隙“銜接

    案例:

    丁爺爺的孫子今年3歲, 從今年起, 丁爺爺就開始培養孫子獨立吃飯的習慣, 雖然孩子吃飯速度慢些, 衣服會弄臟, 但丁爺爺堅持不懈。 但每次去外婆家, 外婆總是自告奮勇地喂小外孫吃飯, 好不容易培養起來的吃飯習慣處在進兩步退一步的境地。

    專家觀點:

    孩子的外公外婆與爺爺奶奶分別來自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生活方式與文化背景,因此養育孫輩在客觀上會存在差異。但為了第三代的成長,兩親家必須不斷充電學習,不能倚老賣老,各行其是,只有相互溝通,相互尊重,在科學養育的前提下,做到無縫隙“銜接”,才能達到最佳的養育效果。


聰明媽隔代育兒9"兵法" 延伸閱讀 ·紙尿褲會影響生育能力? ·男寶寶小雞雞的5大疑惑 ·八個損害寶寶牙齒壞習慣 ·揭開讓寶寶漂亮的5奧秘 ·BB咳嗽也可能是心理疾病 ·父母常犯的9個安全錯誤 ·提防小疏忽造成BB大傷害 ·孩子總感冒 問題出在哪兒? 聰明媽媽如何處理隔代育兒的矛盾?

    其實,這么多人共同教育寶寶,在態度和方式上是要取得一致的。可提前讓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吸收新一代的教養方式,使他們和年輕父母取得教育觀念的協同。溝通是最好的方法,年輕爸媽們可以這樣做:

與老人保持正確的一致性

在老人幫我們帶寶寶的過程中,他們未必會了解我們的養育觀念。我們可以學習“哈佛女孩——劉亦婷”的媽媽,在外公外婆帶寶寶之前先讓他們惡補一下嬰兒生理心理知識,了解養育的方法。當我們與老人在養育觀念上發生差異時,我們一般可以這樣做 :

聆聽

老人有時候會固守一些傳統的育兒理念,大多數還是可以被我們接受的,比如:生理護理,比如輔食制作。對于不同的養育理念,我們可以和風細雨地把我們的觀念闡述出來。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當然都希望孫兒好,只要我們做晚輩的用合適的方式與他們交流,他們是會愿意接受我們的正確理念的。

讓實踐結果說話

有些時候,我們做的事情短時間內不被老人認同,但是通過努力,是可以感動老人并讓他們接受的。在我身上就有一個這樣的例子。

我的小侄女兩歲的時候就聰穎過人,只是不肯開口說話。我觀察之后找到的癥結是,老人對寶寶的要求滿足得“太快”,寶寶不需要說出口,想做的事情老人已然代勞。我休假期間,有意識地延遲小侄女的要求,等她說了才滿足。

    開始時,小家伙兒急得臉都紅了,爺爺看了氣憤得不得了,讓我甭管,說寶寶是他的心肝兒,說不說話都不礙我的事兒。我就找好多機會單獨陪侄女玩,說服弟弟、弟媳跟我一起堅持,繼續貫徹我的養育方法。沒幾天,小侄女開始說話了,雖還不多也不是很清楚,但是卻讓全家人看到了轉變。爺爺奶奶也樂了,更學會了我的方法,連我那比小侄女大一歲的女兒也會拿著蘋果說:“妹妹,你說你要,姐姐就給你!”,家里人都會心地笑了,爺爺也把“不用我管”的說法早拋到了九霄云外。

借別人的嘴說話

如果意見上真的與老人發生了重大分歧,也不要針鋒相對,建議采取“曲線救國”的戰略,即“借別人的嘴說你想說的話”,留些可以交流的可能性。因為在對待寶寶的養育上,我們與老人的目的是共同的,只要達成了科學的一致性,繞個圈子,不跟老人拗是很不錯的選擇。

堅持我們必須堅持的

也有的時候,老人可能會固執地認為只有他們是對的,因為,他們感覺既然可以把兒子女兒養育成材,也就可以鑄就孫子孫女成為棟梁,從而把我們的建議根本否定,全然忘記了與時俱進;也有的老人要在孫輩養育上驗證自己“寶刀未老”,驗證自己離退休后在家中的地位,明明知道自己不對也要跟我們唱反調兒,讓小家伙有恃無恐,這種情況就建議年輕的爸爸媽媽自己帶寶寶。

    教育孩子是父母的權利和義務,老年人可以適當幫忙,但最好不包辦,否則,會疏遠父母與孩子的感情。


聰明媽隔代育兒9"兵法" 延伸閱讀 ·紙尿褲會影響生育能力? ·男寶寶小雞雞的5大疑惑 ·八個損害寶寶牙齒壞習慣 ·揭開讓寶寶漂亮的5奧秘 ·BB咳嗽也可能是心理疾病 ·父母常犯的9個安全錯誤 ·提防小疏忽造成BB大傷害 ·孩子總感冒 問題出在哪兒? 好不容易培養起來的吃飯習慣處在進兩步退一步的境地。

    專家觀點:

    孩子的外公外婆與爺爺奶奶分別來自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生活方式與文化背景,因此養育孫輩在客觀上會存在差異。但為了第三代的成長,兩親家必須不斷充電學習,不能倚老賣老,各行其是,只有相互溝通,相互尊重,在科學養育的前提下,做到無縫隙“銜接”,才能達到最佳的養育效果。


聰明媽隔代育兒9"兵法" 延伸閱讀 ·紙尿褲會影響生育能力? ·男寶寶小雞雞的5大疑惑 ·八個損害寶寶牙齒壞習慣 ·揭開讓寶寶漂亮的5奧秘 ·BB咳嗽也可能是心理疾病 ·父母常犯的9個安全錯誤 ·提防小疏忽造成BB大傷害 ·孩子總感冒 問題出在哪兒? 聰明媽媽如何處理隔代育兒的矛盾?

    其實,這么多人共同教育寶寶,在態度和方式上是要取得一致的。可提前讓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吸收新一代的教養方式,使他們和年輕父母取得教育觀念的協同。溝通是最好的方法,年輕爸媽們可以這樣做:

與老人保持正確的一致性

在老人幫我們帶寶寶的過程中,他們未必會了解我們的養育觀念。我們可以學習“哈佛女孩——劉亦婷”的媽媽,在外公外婆帶寶寶之前先讓他們惡補一下嬰兒生理心理知識,了解養育的方法。當我們與老人在養育觀念上發生差異時,我們一般可以這樣做 :

聆聽

老人有時候會固守一些傳統的育兒理念,大多數還是可以被我們接受的,比如:生理護理,比如輔食制作。對于不同的養育理念,我們可以和風細雨地把我們的觀念闡述出來。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當然都希望孫兒好,只要我們做晚輩的用合適的方式與他們交流,他們是會愿意接受我們的正確理念的。

讓實踐結果說話

有些時候,我們做的事情短時間內不被老人認同,但是通過努力,是可以感動老人并讓他們接受的。在我身上就有一個這樣的例子。

我的小侄女兩歲的時候就聰穎過人,只是不肯開口說話。我觀察之后找到的癥結是,老人對寶寶的要求滿足得“太快”,寶寶不需要說出口,想做的事情老人已然代勞。我休假期間,有意識地延遲小侄女的要求,等她說了才滿足。

    開始時,小家伙兒急得臉都紅了,爺爺看了氣憤得不得了,讓我甭管,說寶寶是他的心肝兒,說不說話都不礙我的事兒。我就找好多機會單獨陪侄女玩,說服弟弟、弟媳跟我一起堅持,繼續貫徹我的養育方法。沒幾天,小侄女開始說話了,雖還不多也不是很清楚,但是卻讓全家人看到了轉變。爺爺奶奶也樂了,更學會了我的方法,連我那比小侄女大一歲的女兒也會拿著蘋果說:“妹妹,你說你要,姐姐就給你!”,家里人都會心地笑了,爺爺也把“不用我管”的說法早拋到了九霄云外。

借別人的嘴說話

如果意見上真的與老人發生了重大分歧,也不要針鋒相對,建議采取“曲線救國”的戰略,即“借別人的嘴說你想說的話”,留些可以交流的可能性。因為在對待寶寶的養育上,我們與老人的目的是共同的,只要達成了科學的一致性,繞個圈子,不跟老人拗是很不錯的選擇。

堅持我們必須堅持的

也有的時候,老人可能會固執地認為只有他們是對的,因為,他們感覺既然可以把兒子女兒養育成材,也就可以鑄就孫子孫女成為棟梁,從而把我們的建議根本否定,全然忘記了與時俱進;也有的老人要在孫輩養育上驗證自己“寶刀未老”,驗證自己離退休后在家中的地位,明明知道自己不對也要跟我們唱反調兒,讓小家伙有恃無恐,這種情況就建議年輕的爸爸媽媽自己帶寶寶。

    教育孩子是父母的權利和義務,老年人可以適當幫忙,但最好不包辦,否則,會疏遠父母與孩子的感情。


聰明媽隔代育兒9"兵法" 延伸閱讀 ·紙尿褲會影響生育能力? ·男寶寶小雞雞的5大疑惑 ·八個損害寶寶牙齒壞習慣 ·揭開讓寶寶漂亮的5奧秘 ·BB咳嗽也可能是心理疾病 ·父母常犯的9個安全錯誤 ·提防小疏忽造成BB大傷害 ·孩子總感冒 問題出在哪兒?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