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聰明的媽媽,不會讓孩子只會學習

孩子們在上了學之後, 玩耍就與他們絕緣了。 你是否也感覺到自己身邊的小學生, 中學生, 都拼命的撲在學習上, 很少有人會在放學後玩耍。 繁重的課業, 家長的逼迫, 高要求的升學率, 各種課外的補習班, 讓孩子失去了玩的機會。

1.玩是孩子的天性

大文豪魯迅先生曾經就說過:“遊戲是兒童最正常的行為, 玩具是兒童的天使。 ”孩子們的成長過程需要對大自然, 對人, 對外界事物等通過親身的體驗, 通過自己的眼、耳、鼻、舌來體會, 來認知, 而不是一味的通過教條式的說教來讓孩子死板的學習。

玩耍, 不管是去遊樂場,

Advertisiment
還是去博物館, 又或者去大自然, 都是一種天然的學習過程。 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也說過兒童應該擁有與之年齡相符的娛樂、遊戲、文化、藝術生活, 讓他們通過這些閒暇的時光, 來感知和學習課堂上無法傳授的知識。

2.課業繁重沒法玩耍

現實的社會並不像我們想像的那樣, 過高的期望, 過重的壓力, 讓家長們無暇顧及孩子的感受, 而是完全的把心思放在應試教育上。 高分才能上好的小學、中學、大學, 上了好的大學才能夠有好的工作, 好的未來。 可是每天繁重的課業, 沒完沒了的補習班過後, 孩子哪裡還有力氣娛樂, 剩下的只有一個瞌睡的大腦。

3.善於發現孩子的特長

其實每個孩子的智力、體力等各方面的能力都不相同,

Advertisiment
有些孩子善於打球, 有些孩子善於計算, 而有些孩子則善於繪畫。 每個孩子的智力發育都不同, 家長何必逼著所有的孩子都按照範本來發展, 每個孩子都按照規定好的路線來行走。

也許考清華物理系對於有些孩子來說難如登天, 但是考清華美術學院卻是輕輕鬆松, 所以家長們要善於發現孩子的特點, 讓他按照自己的興趣來發展, 快樂並優秀著。

4.同齡人玩耍能完善孩子

同齡孩子之間的交流是大人無法彌補的, 而且大人永遠理解不了孩子們的世界。 美國心理學家茱蒂·哈裡斯也指出, 同齡小夥伴之間的交流和玩耍具有讓人驚訝的影響力。 和同齡孩子的交往能夠豐富孩子的經驗, 糾正孩子的認知,

Advertisiment
還能夠擁有友情, 獲得愉悅感。 而與家長的交往卻不能夠做到這些。

5.欣賞每一個孩子

不管是家長還是老師, 對孩子都要心存敬畏, 用欣賞的眼光去看待。 因為每一個孩子的都有他獨特的精彩之處, 不能單純的依據成績來判斷一個孩子的好壞。 成績只是生命中很小的一部分, 而整個人生是非常豐富多彩的。 一個孩子優良的品格、強健的體魄、巧妙的人際關係, 都不是成績能夠表現出來的。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