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職場媽媽小貼士:尊重孩子的興趣,孩子會更出色

職場的媽媽會很忙:晚上下班就急著往回趕, 因為自己要陪孩子上舞蹈班;在雙休日, 媽媽也不能休息, 因為孩子不是要上英語班, 就是要上美術班。 孩子的興趣班讓媽媽忙得不亦樂乎, 但結果卻不盡如人意。 結果越不如意的孩子越要上興趣班, 孩子的興趣班越多, 媽媽越忙。 其實, 很多媽媽忙得很盲目, 她們忽視了這樣一個道理:孩子對一件事越有興趣, 他做事的熱情就會越大, 幹勁兒就會越足, 效果越好, 父母會很省心。

有這樣一個故事:一家有兩個兒子, 老大小提琴拉得好一些, 老二小提琴拉得差一些。

Advertisiment
一個小提琴名家要從兩個孩子中選一個作為自己的衣缽傳人。 一天, 小提琴家來到這兩個孩子的家。 首先, 他遇見這家的大兒子, 看他很開心的樣子, 小提琴家就問道:“孩子, 有什麼事這樣令你高興?”這家的大孩子答道:“我剛練完琴。 ”過了一會兒, 他遇見了手裡拿著小提琴的小兒子, 看他也是很開心的樣子, 小提琴家又問了同樣的話, 這家的小孩子答道:“我正要去練琴。 ”

小提琴家決定, 要這家的小孩子做自己的衣缽傳人, 旁人不解, 小提琴家說:“小兒子拉琴比大兒子更有興趣。 ”在小提琴家的調教下, 這家的小兒子最終成了有名的小提琴家。

所謂的天才, 就是對事物懷有比一般人更強烈的興趣。 在後人的眼裡, 牛頓、愛因斯坦等這些人無疑是人類最聰明的代表,

Advertisiment
但從他們小時候的一些事看, 他們並不是很聰明, 甚至還被老師和同學譏笑成“傻子”或“笨蛋”, 他們之所以能成長為最優秀的人, 那就是他們對自己所從事的事有著濃厚的興趣, 是自己的興趣造就了他們的傑出。 因此, 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

但令人不解的是, 現在的很多職場媽媽, 卻不知道興趣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重要性。 孩子的興趣大都不能得到很好的發展, 媽媽更談不上在讓孩子做一件事時, 從孵化孩子的興趣入手, 相反, 很多媽媽在無意識中撲滅孩子的興趣。 比如前文所說的孩子把媽媽栽的花連根拔了, 很多媽媽就會因此責駡孩子, 往往會說上一句類似“這有什麼好看的?”的話來。

Advertisiment
媽媽責駡時的言語就會植入孩子的心裡, 當以後上生物課的時候, 他就會在無意中認為老師所講的“沒有什麼好聽的”, 因此, 孩子就不會學得好。 很多事的道理和這是一樣的, 若媽媽能正確對待孩子的興趣, 那麼就會引導孩子向更深處去思考。 同樣是前面的一個例子, 媽媽告訴孩子:這些花之所以開得這麼鮮豔, 全靠根吸取土壤裡的營養。 孩子在以後的生物課學習中, 他就會留意“根如何吸取土壤裡的營養”的問題, 這樣, 孩子就會學得更好。 因此, 媽媽要注意保護孩子的興趣, 孵化孩子的興趣, 這樣, 媽媽才最省心。

孩子興趣的孵化, 是指利用孩子的興趣, 讓孩子不停地對知識進行探索, 在行動中進步,

Advertisiment
從而變得更聰明、更優秀。 讓孩子做一件事, 首先從激發孩子的興趣入手, 他們一旦對你要求的事有了興趣, 做起來也就不難了。

孩子10歲的時候, 成績很不好, 更沒有像其他孩子那樣有什麼特長, 他的媽媽很著急, 於是她就給孩子買了一把小提琴, 希望能從小培養孩子的音樂素養。 可是, 孩子對小提琴根本沒有什麼興趣, 他更喜歡在假期和鄰居的孩子一起捉迷藏、過家家。 無論父母對他的要求是多麼的嚴厲, 可他學起來總是三心二意的, 孩子的心不在琴上。

孩子的媽媽決定從培養孩子的興趣著手, 讓孩子主動去學。

因此, 每當有音樂會的時候, 母親就帶著孩子一起去聽一聽。 一開始孩子在音樂廳裡是坐不住的,

Advertisiment
但他的母親告說他, 讓他先不要去聽什麼, 而是看看演奏者演奏完了觀眾是如何對待演員的。 孩子看到, 每當一曲終了的時候, 觀眾都會報以熱烈的掌聲, 有的觀眾還送鮮花給演奏者。 孩子很羡慕演奏者的風光, 這時母親告訴他, 只要認真踏實去學, 他也會像這個演奏者一樣受到別人的尊敬的。 漸漸地, 孩子似乎能坐下來聽了, 有時聽見是自己練過的曲子, 他還會和母親交流一番。 孩子對音樂有了一些興趣。

母親除了用感染的方式來引導孩子學音樂之外, 在孩子練習的過程中, 還會用一些小方法來激發孩子的興趣。

一天, 孩子隨意拉了幾首曲子以後就再也不願拉了, 這時母親突然叫住兒子: “孩子, 剛才你拉的是什麼曲子, 你拉的這麼好,就是成名的音樂家恐怕也只有這個水準,再拉一次給我欣賞一下好嗎?”“當然可以!”因為有人欣賞,故而孩子高興地回答。母親又乘機讓他拉一些其他的曲子。

還有一次,孩子在拉完一曲以後,母親對孩子說:“你已經拉得這樣好了,在過幾個月就是你姥姥80大壽,我想你在姥姥的壽誕上開個你個人的音樂會,姥姥肯定很高興。”“那太好了。”孩子欣然同意。從那以後,孩子起早貪黑地練曲子,到他外婆80大壽時,孩子已經嫺熟地拉上十來首曲子了。從此,每當家裡有人生日或者在節日裡,孩子的“音樂會”成了固定的節目,孩子也因此愛上了小提琴。

就這樣,這位母親終於培養了孩子對小提琴的興趣。後來,孩子對小提琴到了癡迷的程度,現在,這個孩子已經成為國內知名的小提琴手了。

所以說,興趣是孩子成才最好的導師。孩子有多麼的聰明,有多麼的傑出,這離不開媽媽對孩子做事時興趣的培養。職場媽媽要記住日本教育家鈴木的一句話:“沒有培養好孩子的大人首先不要發牢騷,應該分析一下沒有培養好孩子的原因。”這裡的“沒有培養好孩子的原因”,就是指在培養孩子時,很多職場媽媽沒有從孵化孩子的興趣入手。

你拉的這麼好,就是成名的音樂家恐怕也只有這個水準,再拉一次給我欣賞一下好嗎?”“當然可以!”因為有人欣賞,故而孩子高興地回答。母親又乘機讓他拉一些其他的曲子。

還有一次,孩子在拉完一曲以後,母親對孩子說:“你已經拉得這樣好了,在過幾個月就是你姥姥80大壽,我想你在姥姥的壽誕上開個你個人的音樂會,姥姥肯定很高興。”“那太好了。”孩子欣然同意。從那以後,孩子起早貪黑地練曲子,到他外婆80大壽時,孩子已經嫺熟地拉上十來首曲子了。從此,每當家裡有人生日或者在節日裡,孩子的“音樂會”成了固定的節目,孩子也因此愛上了小提琴。

就這樣,這位母親終於培養了孩子對小提琴的興趣。後來,孩子對小提琴到了癡迷的程度,現在,這個孩子已經成為國內知名的小提琴手了。

所以說,興趣是孩子成才最好的導師。孩子有多麼的聰明,有多麼的傑出,這離不開媽媽對孩子做事時興趣的培養。職場媽媽要記住日本教育家鈴木的一句話:“沒有培養好孩子的大人首先不要發牢騷,應該分析一下沒有培養好孩子的原因。”這裡的“沒有培養好孩子的原因”,就是指在培養孩子時,很多職場媽媽沒有從孵化孩子的興趣入手。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