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職場示弱也是一種智慧

前些日子, 楊彬在網上偶遇大學同學李飛, 難免有一番噓寒問暖。 畢業1O年了, 許多同學都在事業上取得了不小的成就。 有的從政做了官, 有的下海經商做了老闆, 有的則成了企業裡挑大樑的骨幹。 楊彬猜想, 李飛一定混得不錯。 因為上大學時, 他是班長, 不光學業優秀, 而且吹、拉、彈、唱樣樣精通.是個極富才氣與能力的學生。

但是, 當楊彬問起李飛的現狀時, 他發了個鬱悶的QQ頭像過來。 後來, 李飛說道:“大家都春風得意了, 而我奮鬥了1O年, 還是個小職員。 ”怎麼會這樣?楊彬難以置信。 以李飛的能力, 無論在哪個單位,

Advertisiment
都應該是數一數二的人物。 李飛接著說:“這有什麼好奇怪的, 排擠人才, 嫉妒人才, 壓制人才。 ”聽了李飛的訴說, 楊彬不禁為他的懷才不遇而感到惋惜。

一次, 楊彬在一次筆會上, 結識了李飛的上司。 兩人談起李飛, 上司說:“李飛確實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 然而, 他總是鋒芒畢露, 逞強好勝, 恃才傲物, 不把任何人放在眼裡。 儘管如此, 我還是十分欣賞他的才幹, 好幾次想提拔他, 可是每次投票, 他的票敷都是最低的, 我也沒有辦法。 ”

強大固然讓人敬仰, 但太強, 就會因剛而折。 在職場上, 如果處處表現得盛氣淩人, 不可一世, 就會讓人望而生畏, 敬而遠之, 甚至在工作中遭遇更大的阻力。 因此, “示弱”不失為一種以退為進, 爭取更多優勢的手段。

Advertisiment

在職場上, 任何一項工作, 都需要團隊合作。 一個人的能力再強, 僅靠一個人的力量, 也不能辦成什麼大事。 如果一個人過於要強, 就很容易陷入孤家寡人的境地。 而適時地示弱是一種生存智慧, 也是一種獲取成功的手段。 強者示弱, 不但不會降低自己的身份, 反而能贏得別人的尊重, 留下“謙虛、和藹、心胸寬廣”的美名。

遇事不示弱的人能逞一時之利, 卻難成為最終的成功者。 而那些不逞能、不佔先、肯示弱的人雖然跑得不快, 卻能堅持到終點。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