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職場禁忌之不要越級申訴

小張和小李是同一批進入G公司的新人, 他們都很幸運地度過了試用期, 轉正成為正式員工。 經過試用期的培訓和實地訓練, 小張和小李都不同程度地提高了自己的業務能力和職場經驗。 但是成為正式員工之後, 他們的工作就不再是試用期的要求了, 業務量大大增加和提高了。

與試用期自己制訂業務計畫不同, 轉正之後G公司為每一個員工都制定了最低業務量, 要想成為一個真正合格的員工就必須完成這些業務量, 而且如果完成的量達不到要求持續三個月就要被辭退。

而這批新員工很清楚最低業務量的要求,

Advertisiment
但是大家沒有正確理解, 他們認為所謂的最低業務量都是根據大家的能力而定的, 就沒有放在心上。

但是在簽完用工合同後, 大家真正開始工作後才發現問題的嚴重。 當組長把“最低業務量”的具體數字下發給每位元新人的時候, 他們才發現最低業務量的制定很高, 大大超出了大家的預期水準, 為此大家都怨聲載道, 但是又無可奈何。

由於小李是這一批新人中最小的業務員, 能力也相對較差, 他拿到任務之後覺得簡直是天文數字, 不可能完成。 於是他找到組長理論。 雖然組長清楚他的狀況, 但是由於不好因為一個人而改變公司的規定, 所以也就沒有特殊照顧他, 並用不容質疑的口吻回絕了此事。

Advertisiment

小李聽到這樣的答覆之後, 很不服氣, 認為組長根本不懂得變通。 於是他腦袋發熱, 跑到主管那裡去告狀, 說組長強人所難, 制定制度不合理。 但是主管由於不是直接管理者, 所以對他們的情況根本不瞭解, 最後已經不耐煩的主管決定把這個問題再次返還到他們的組長那裡。

知道了這件事情之後, 組長並沒有生氣, 也沒有直接找小李談話。 而是和顏悅色地召開一次小組會議, 並耐心地給大家講解了一些提升業務量的技巧。 會議結束後, 組長宣佈因為小李的實際情況, 決定把他調到一個客源充足的大型社區。

小張起初的時候還為小李擔心, 但是看到這種情況, 又覺得自己在這方面是不是表現得太軟弱了。

Advertisiment
可是經過了幾天的工作, 小張發現小李的工作區域雖然表面上看客流量大, 大型超市也比較多, 但是這些商家都有固定的供應商, 所以再次展開業務很困難。

這就說明, 這樣的工作安排不但對小李的工作無利, 還會更加困難。 在真正明白了事情的真相以後, 小李有口難言, 心中更是氣惱。 小張也明白了組長的用意, 不僅感歎上司是輕易得罪不得的。

小李這種越級申訴的做法, 雖然也是本著解決問題的方向出發的, 但是也未免太過心浮氣躁了, 他只考慮解決眼前的問題, 只想著怎樣儘快立功, 出人頭地, 沒想到問題表面上是解決了其實是激化了, 更把自己擺在了風口浪尖上。

也許有人會覺得組長過於偏激, 根本沒必要把人逼到絕路上去。

Advertisiment
但是從他的角度來看, 則會覺得自己的權威被挑戰被蔑視, —個剛剛轉正沒多久的新人就把自己直接告到了上級領導那裡, 讓自己名譽受損。 而且還不明了這個人到底是存得什麼心, 不知道是為了解決問題還是想搞垮這個組長, 於是多年的職場經驗和本能讓他做出了反擊。

一個人身在職場一定要冷靜和理智。 千萬不要認為領導平時表現得彬彬有禮、悉心培育, 就會在任何情況下容忍你的任何行為, 要知道這只不過是他與我們站在同一立場、同一戰線的情況下表現出來的團隊意識和合作精神。 所以當我們和上司的立場產生衝突的時候, 如果他沒有任何反應和應對措施, 那麼他也就沒有資格領導一個團隊。

Advertisiment

因此, 即使我們的上司平時沒有什麼強硬或與人為難的表示, 也不要認為你可以肆無忌憚地任意攻擊。 無論是什麼情況, 肯定是以解決問題為最高目標, 而越級申訴在解決問題方面並不能起到多大的作用, 而一旦你的申訴重新回到自己頂頭上司那裡, 就反而把問題激化, 所以也是一種很不明智的選擇。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