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聽力檢測從孩子新生開始

專家認為, 先天性耳聾或在新生期喪失聽力的患兒, 應在16~24個月內接受治療, 否則就會影響其早期語言及學習能力的形成, 一旦就此錯過幼年學語期, 孩子很有可能成為終身聾啞的殘疾人。 因此, 從孩子新生期開始, 家長就應該通過他的日常行為, 檢測孩子的聽力是否正常。 一旦發現孩子存在聽力障礙, 就要及早配備助聽設備、進行科學語言訓練, 並利用殘餘聽力和看口形練發音的方法訓練其語言能力, 以達到聾而不啞, 提高孩子的智力水準。

研究表明, 初生的嬰兒已具有感覺外界聲波的能力,

Advertisiment
但由於耳朵的鼓室內沒有空氣, 聽力會比較低下。 出生3~7天后, 嬰兒聽覺就會變得相當敏銳, 如果此時有人在其耳邊呼喊或發出其他響動, 會引起嬰兒睜眼、閉眼、驚嚇、呼吸加快或減慢等一系列應激反應。 帶過嬰兒的人也會有這樣的經驗:突然聽到聲音時, 嬰兒的上肢會外展並伸直, 手指張開, 然後上肢曲屈呈擁抱反射。 這些現象, 都可作為新生兒聽力檢測的參考指標。

孩子3個月後, 以上反應會逐漸消退, 家長可通過孩子的條件反射來檢測聽力。 如每次餵奶前給孩子放音樂, 經1個月左右, 聽力正常的孩子聽到音樂聲便會有吸吮動作。 很多家長給孩子把尿時, 嘴裡會不時發出“唏唏”的聲音, 一段時間後, 只要大人一發出這種聲音,

Advertisiment
孩子就自然會排尿。 如果這些條件反射不能形成, 家長就要警惕孩子的聽力是否存在問題了。 4個月左右的孩子, 聽力與視力的反射已經建立, 聽力正常的孩子在這個階段聽到聲音時, 常常會轉動頭部尋找聲音是從哪兒發出來的。 到8個月左右, 如果孩子的聽力正常, 就可以理解一些簡單詞語的意思了, 如問“媽媽在哪”時會把目光轉向媽媽。

先天性耳聾的嬰兒一般不如正常嬰兒活潑, 不會咿呀學語, 只習慣用眼睛觀察家長的嘴唇、手勢、面部表情來瞭解他們的意圖, 如果孩子有以上特徵, 或是在滿月時對較大的聲音沒有反應, 半歲左右對手搖玩具發出的聲音反應淡漠, 8個月後聽到別人叫自己的名字還無動於衷,

Advertisiment
就可能是聽力有障礙。 全聾的孩子對聲音沒有任何反應, 有殘餘聽力的孩子有一定的反應, 但反應很慢且不持久, 家長可以在家做一些簡單的聽力測試, 再帶孩子到醫院確診。

相關用戶問答